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自然精神

1.唐诗人文精神

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典文学中间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文学特点的就是诗。

中国文人很看重“诗”。古人讲“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说即使是穿着粗布或者说土布的平民百姓,也会因为他饱读诗书而显得气度不凡。

这既表达中国传统文人对丰厚学识的自信,也说明华美诗文对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大家知道,唐朝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强大王朝,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诗代表的是诗歌的极致,是最为辉煌历史时期最为辉煌的文学经典,我们常说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唐诗的兴盛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说唐诗中也蕴含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今天,我讲的正是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 如果在座的人们对这个话题曾经有过一些关注的话,可以回忆起几年以前在中国学术界,可以说并不仅是学术界,包括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头和社会上的文学界都在讨论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叫作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是人文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精神,经过那一段时期的讨论以后,其实也没有得出一个所以然来。

很多的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结出的硕果却不是很多,真正有影响力的哲学思考,有生动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这是我们对那场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遗憾。那么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所谓人文精神简单的说就是强调人如何完善的问题。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人讲:“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等等这些都是谈人如何完善的问题。这就不仅仅把人文精神局限于西方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一天,人类便不会停止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把握。我们知道历史上的人文主义通常溯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

但是文艺复兴固然提高了人文精神,可其人文精神却主要建立在理性之上,理性的弘扬,渐渐就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并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相信科学,从而形成了所谓科学主义。进而要求人文学、社会学都得效法科学,成为科学。

这样一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现代以来,科学主义将人性不当回事,以为人只不过是DNA的合成,可以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或者说认为人只是一个DNA的容器,你别以为自己了不起,性格命运、生死成败都是由早就决定好了的,人的奋斗变得徒劳,人的价值变得低廉。

正是这种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人文、教育、环保、道德等这些非经济的社会因素被不断地边缘化。

而在我们的大学里,传授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学科也不仅遭到功利主义自下而上的威胁,也受到专业化由上而下的威胁,而不断地边缘化。这表明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人文精神是一个大而无当的东西。

在这里我可以引发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从原始人类社会到现代,我们的自然科学可以说是有了巨大的发展,而且仍然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然而,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科学并不能说是遵循了同样勇往直前的轨迹。

那么,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讲,我们如何来看待人文精神呢?在去除了现代社会所谓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原始社会,按照其一定的人际关系或社会制度,我们说人类生活仍然能够进行。但反过来,如果去除由人性所约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即使在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也将会立即崩溃。

这所以说,人文精神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永恒的价值。人类永远不得不在追求明天的发展和寻找永恒的人性中前行。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我们常讲“落后就要挨打”,科技落后我们只是挨打,但如果文化落后呢?我们会怎样?可以说但凡一个国家强盛都有其内在的文化传统在起作用,这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容易被人忽视.但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决定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内涵。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虽然有其自己的基础和美国的援助,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文化内涵决定的民族禀性在深层次上起的作用。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是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然而,我们说任何好的传统文化都需要被继承才不至于消亡。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发展理性,同时也包括培养人性。它的任务是让自己的毕业生成为高品质的人,培养我们社会所需的性格与智力贵族,也就是我们国家常说的知识分子,精英阶层。

这样一来就不能仅仅以职业出路为教育目标,或者说读书只是。

2.胡晓明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大有意味的问题。

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

比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语之一。

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

我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我们仅从语言艺术和文学遗产去看唐诗,我们又可能把唐诗看得太专业了。

唐诗还可不可以指向一些更远更大的东西? 诗是什么呢?马一浮先生有四句话说得好: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

我们为什么说仅仅从风花雪月、语言艺术、文学遗产、汉唐气象等来读唐诗,总觉得不够呢,那就是隔了一层,没有醒过来跟自己的真身相见。 我只举一个小例子,我十五岁离开家去当工人的时候,心里只是想家呀,沛然莫之能御。

有一天读一首小小的唐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忽然就觉得,那个大风大雪中,快要回到家中的夜归人,就是我自己的背影啊,心里一下子有说不出的温暖与感动。为什么唐诗会这样呢,我想这是因为唐诗表达了我们古今相通的人性,而且是用永远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来表达。

所以唐诗一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一方面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而这个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国文化内心深处的梦。

我想我们中国文化做梦做得最深最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人性精神。永远的风花雪月,背后是永远的人性世界。

具体而言,唐诗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的人性精神,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谈? 尽气、尽才的精神.尽心、尽情的精神 人生要尽气尽才,永不舍弃 唐诗里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以诗仙李白为例,他一生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李白就是尽二十分、三十分。

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种。

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

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

李白,几乎成为真正的文人自爱的一个美好的理想。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扎根在地上。

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中国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了什么功业,他们的生命是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

他们对于他们的时代、社会,是尽心、尽气、尽才的,他们并没有从他们的时代得到什么,但是他们的时代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伟大。 唐代第二线的大诗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做人做事有担当,有作为的。

韩愈一生最精彩的是谏骨,苏东坡说他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在举世滔滔的佞佛大潮中,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是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被贬谪的后半生不屈身降志,又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政绩。

白居易最亮点的是领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让诗歌文学发生社会良心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李商隐与杜牧都是博学多识、才华盖世的士人,不仅仅是诗人。

正是他们压抑的才华得不到实现,才成全了他们美丽的诗歌,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诗歌,正是他们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证明。所以我们可以说,唐代的第一流的诗人,个个都是要拿出自己生命的美好,要做一点事情,都是想要让自己的才智充分得到表现的。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千年长途的风霜满面中,有少年精神;在朝九晚五的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现在我们来读读那些千年传诵的名句吧。

我们看诗人动不动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动不动就说“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动不动就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动不动就说“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我们发现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 初盛唐的人要是失恋了,痛苦了,说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就会哂然一笑,心情好起来了。

要是暂时经过苦难,重新克服了困境,就会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会对前途重新有希望。诗人要是曾经被打败,曾经受大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拨云见雾,就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重来!”心里充满自豪的。

3.关于大自然的古诗,带思想感情

很多:

1。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山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江水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4。秋天的山树

山行(唐)王维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5。写柳树 杨万里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6。写春天的

《春日》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写春雨。

《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 写秋天.

《秋词》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9。写夏天景色

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10。五岳名山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 一览重山小

其他写山水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 青舟已过万重山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4.古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 这句话出自哪里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于用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养成教育,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我国的精髓文化对个人良好习惯的教育培养。

中华古诗词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理性美,沉积着一个民族不灭的精魂。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词更是精华之作,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可以塑造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言语习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人格。

因此,本文从内容角度分析整理了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对其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并重点对生活习惯、言行习惯的养成作用进行了较为的深入研究。一、小学教材中古诗词的归类分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一)小学语文课标对古诗词学习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在小学一、二年级明确要求学生能熟读、背诵60首简单的古诗,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万字左右;三至五年级能再背诵60首古诗词,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教材中古诗词的归类分析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出发编选的,虽然大都是一些五言、七言绝句,却极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养成学生良好言行习惯的功能。下面,我们从内容方面来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分类,具体分析其在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

1 .吟咏天成之美,阐发生活哲理日月、星辰、风云、雨露、山川、草木、花鸟、虫鱼,这一切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不仅要学会欣赏自然,更要学会在心灵上和大自然沟通,这样的美诗如杨万里的《小池》,骆宾王的《鹅》,贺知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王维的《鹿柴》,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叶绍翁《游园不值》等。

这些诗或描写动物,或描绘四时之景,或吟咏幽境别趣,写得生动、逼真,美不胜收。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自然,领略天成之美,学习观察自然,从而养成保护自然的正确环境观。

还有许多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诗文,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刘禹锡的《望洞庭》,杜牧的《山行》,白居易的《忆江南》等。在这些诗词中,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吟唱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壮丽风光。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之美,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还有许多诗人在吟咏唱叹时将至深至淳的生活哲理寓于诗词之中,如朱熹的《春日》,白居易的《草》,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陆游的《游山西村》等。

这些古诗用生动的形象和浅近的手法阐发了生活的哲理或自然发展的规律。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养成勤于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2 .抒发至真情感,浸润纯洁心田寓民族精神于语言文化之中,是古诗的固有特色。无论是借景抒情、咏物状景的名篇,还是托物言志、叙事明理的精品,无一不是诗人情深意浓的喷涌之作。

这如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的《赠汪伦》、《静夜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孟郊的《游子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这些古诗有的抒发在异族入侵、战争离乱中对故国的深深思念,表达收复失地、盼望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的抒发游子对故乡的眷恋;有的表达朋友之间或亲人之间深厚、淳朴的感情。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对亲人、朋友表达爱与感激之情的习惯。爱国主义情感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

这些我们可以从李绅的《锄禾》、《古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俞的《蚕妇》,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中得到认识。这些古诗,有的赞美劳动,有的吟唱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勇敢,有的揭露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遭受的剥削。

通过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勤劳节俭、热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3 .描写儿童生活古诗里有丰富的知识、有优美的景物、有动人的故事,而描写儿童生活则是一类视角独特的诗词。

诗人从一个成人的角度去观察儿童的生活、去感受儿童的快乐、去寻找儿童眼中的世界,如袁枚《所见》,胡令能《小儿垂钓》,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高鼎《村居》,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白居易《池上》等。这些诗词通过捕捉儿童生活的一个场景,生动、逼真地刻画了儿童的天真和童心、童趣。

通过这。

5.关于自然景物的古诗

一、咏柳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二、卜算子·咏梅

【作者】** 【朝代】近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三、卜算子·咏梅

【作者】陆游 【朝代】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五、竹石

【作者】郑燮 【朝代】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6.一首描写大自然景物的古诗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秋风秋雨愁煞人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 秋词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曹雪芹 秋窗风雨夕岑 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摹,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春雪】 刘方平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人题景诗云:“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菩萨蛮(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沈佩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雪梅》(二首) 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扌戚][扌戚]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者: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野望》 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元稹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

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欧阳修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