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中写景的

1.宋词里面写景抒情的词

定风波

作者: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而冠以“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作者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在这里也就是吟诗的意思。词人不在意风雨,具体的反应又怎样呢?他在雨中吟哦着诗句,甚至脚步比从前还慢了些哩!潇洒镇静之中多少又带些倔强。“竹杖芒鞋”三句并非实景,而是作者当时的心中事,或者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芒鞋,即草鞋。谁怕,有什么可怕的。平生,指平日、平素。作者当时是否真的是“竹杖芒鞋”,并不重要;而小序中已言“雨具先去”,则此际必无披蓑衣的可能。所应玩味的是,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本是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而马则是官员和忙人用的,所谓的“行人路上马蹄忙”。都是行具,故可拿来作比。但竹杖芒鞋虽然轻便,在雨中行路用它,难免不拖泥带水,焉能与骑马之快捷相比?玩味词意,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与“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杜甫《漫成二首》之一)中的“轻”字亦同。词人想,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好,政治上的风雨(指贬谪生活)也好,又都算得了什么,有什么可怕的呢?况且,我这么多年,不就是这样风风雨雨过来的吗?此际我且吟诗,风雨随它去吧!

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料峭春风”三句,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刚才是带酒冒雨而行,虽衣裳尽湿而并不觉冷。现在雨停风起,始感微凉,而山头夕阳又给词人送来些许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相迎”二字见性情。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这也就是他的旷达之处了。“回首”三句复道心中事,含蕴深邃。向来,即方才的意思。“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陶渊明的退隐躬耕,是词人所仰慕的,但终其一生,词人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退隐。“未成小隐聊中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质言之,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退隐,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所欲归之处,也并非家乡眉州,而是一个能使他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安放的精神家园。“此心安处,即是吾乡”。也正因如此,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方才遇雨时,词人没有盼晴,也不认为风雨有什么不好;现在天虽晴了,喜悦之情也淡得近乎没有。因为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但在词人心中却无晴雨,因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词人始终是泰然自若的。结句透过一层来写,是篇中的主旨,也是苏轼诗歌的典型风格——“坡仙化境”的很好体现。所谓的“坡仙化境”,就是在深挚、迫切、执著之后,忽然能够回转、放开,有类释家的先“执”后“破”。在此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镇静中不免带些抗争之心,也仍是另一种形式的“执”;“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对之的升华。如果将上片的结句比喻作禅宗里神秀和尚的偈语“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则苏轼此时“回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次韵王延老退居见寄二首》其一),似乎顿悟到了方才的冒雨徐行也多少有些作态。现在雨过天晴,一切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有如六祖慧能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词人这才回到真我,体悟到生命的真谛,这也才是真正的彻底的“破”。

2.关于描写景物的宋词有名点

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2.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4.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 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景》6.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7.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声声慢》)9.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宋词中几乎没有单纯描写景色的,一般都是借景生情,我把景物含有描写的句子单独罗列出来了,这些都是很有名的句子.作者名声也大.。

3.诗词中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

好的景物描写可以向读者真实地展现出丰富的生活画面,更好地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主题。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虽然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其中有的诗篇成功地运用了景物描写,它不仅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风景、风俗画面,把绚丽多彩的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还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形象逼真地表现出事物的变化和思想感情的变化。

这些都有助于创造出一个幽雅、浓郁、含蓄、深邃的意境,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在美的艺术享受中,自然就贪略了诗的深层底蕴,收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一、《诗经》中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文学作品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具有不同思想感情的人物,对同样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这就是说。境界是由真景物与真感情密切结合而成的。

所以好的文学作品紧扣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写,使情和景紧密结合,达到水**融的境界,造成一种强烈的气氛,可以更好地烘托人物、渲染人物,更好地感染读者、表现主题。例如《卫风·硕人》一诗,是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因为全诗经赞美为基调,所以描写的景物应该是新鲜的、活泼的,给人以欢悦、美好的感受。

诗的最后一章是这样描写的: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鲔发发。

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

这里用“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描写黄河水势汹涌澎湃、浩瀚无涯的壮丽景色,以衬托庄姜出嫁时的气派之盛。“施罛,鲔发发。

葭揭揭”是庄姜一路上看到的景物,是一派生机勃勃、活泼向上的欢乐景象,这正是对庄姜出嫁时喜兴心情真实而形象的烘托。以上景物描写还对庄姜的美丽、身世的高贵以及浩浩荡荡高大健美的随嫁队伍都是很好的烘托,给人以含蓄优美的艺术享受。

又如《卫风·氓》中勤劳善良的女主人公被休弃回家、路过淇水的时候有两句景物描写:“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主人公被休弃是一件非常不幸和痛苦的事情,在路上又遇到了浩浩荡荡、汹涌澎湃的淇水,水花溅湿了她的车围子,好象淇水对她这个不幸的女人也有意采取了暴虐恣肆的态度。

这就把女主人公悲伤的感情融于景——无情的淇水之中,景又反过来有力地烘托出她遭受不幸的悲苦凄凉的心情,给人以哀惋、凄楚的感觉。 以上两例都涉及到了关于水的景物描写,因为两诗所表现的主人公的心情不同,她们对水的感受也不一样;同样是关于水的景物描写,因为是烘托了两个不同心情的人,所以景物描写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

下边我们再看看《王风·君子于役》一诗,该诗第一章有这么三句精彩而感人的景物描写:“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下一章略同)《君子于役》是表现役夫的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的思想感情的,这三句景物描写是从鸡栖、日夕、羊牛归来的景物烘托出思妇的思念和牵挂的思想感情的。

“日之夕矣”是说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正是行人当归、合家欢聚的时候,当归不归,就使思妇怀人的希望落空,就不能不加深思妇的思念之情了。另一方面,“日之夕矣”的景色,在思绪满怀的思妇看来,是暮色已降,周围是苍茫迷蒙的景色,是给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是给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这就自然地增加了思妇的怀人之情。

从“鸡栖于埘”,“羊牛下来”两句里,生动真实地描写出:思妇看到,在红日落山的时候,成群的鸡、羊、牛都回来了,上窝的上窝,进圈的进圈,各有归宿,自己的丈夫却连禽畜都不如,还远在天涯一方,不能归来。这么几句景物描写,通过对思妇愁思环境气氛的渲染,很容易引起思妇的联想,即即景生情,所以发出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感叹,达到了物我交融的情境,从而有力地烘托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以上各例均出自《风》诗,就是以赋见长的《颂》诗也不乏景物描写的佳例。例如《周颂·良耜》有这么几句: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良耜》是一首周王在秋收之后答谢社稷之神的乐歌。诗人是怀着一种丰收的喜悦的心情来进行景物描写的,所以全诗充满了赞美的情调。

“挃挃”是收割庄稼的声音,好象今天说的镰刀唰唰响,这就表现出一个喜气洋洋的大丰收的收获场面;“栗栗”是形容收获的数目之多,这就是把大丰收收更具体化、形象化了。“其崇如墉,其比如栉”是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描绘大丰收的具体景象。

“百室盈止”,“百室”在这里也是夸张,极言其多,这句是说所有的仓房都装得满满的。常言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所以“妇子宁止”,丰收了,粮食满了仓房,老婆孩子自然是高兴,安闲无事了。以上有关大丰收的景物描写,就把诗人在大丰收之后的喜悦心情形象而自然地表达了出来。

二、《诗经》的景物描写可以含蓄而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时间及其变化,更好地表现诗的主题。 在诗歌中,有时根据表达需要,要点出时间的变化。

有时,时间的变化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

4.谁知道有关写景的宋词或元词

自己从词选上整理的,都是自己很爱的.氐州第一·波落寒汀 周邦彦 波落寒汀,村渡向晚,遥看数点帆小.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官柳萧疏,甚尚挂微微残照?景物关情,川途换日,顿来催老. 渐解狂朋欢意少,奈犹被思牵情绕.座上琴心,机中锦字,最觉萦怀抱.也知人悬望久,蔷薇谢、归来一笑.欲梦高唐,未成眠、霜空已晓.这首词写秋日旅途怀人,上片以写景为主,结拍处入情,下片则写怀人心绪.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里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久?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下片写深夜的羁愁.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然而人还是那凄冷孤寂之人过秦楼周邦彦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沈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此词通过现实、回忆、推测和憧憬等各种意意象的组合,抚今追昔,瞻念未来,浮想联翩,伤离痛别,极其感慨.词中忽景忽情,忽今忽昔,景未隐而情已生,情未逝而景又迁,最后情推出而景深入,给读者以无尽的审美愉悦.浪淘沙慢周邦彦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沙碛.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见隐隐、云边新月白.映落照、帘幕千家,听数声、何处倚楼笛?装点尽秋色.脉脉.旅情暗自消释.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 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岁华易老,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飞散后、风流人阻.兰桥约、怅恨路隔.马蹄过、犹嘶旧巷陌.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凝思又把阑干拍.应天长周邦彦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台遍暖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沈沈暗寒食.梁间燕,社前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籍.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踏沙行姜夔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始知此词,是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不喜姜夔词,唯独对“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这一句的意境大为推崇.p.s. 学词赏析可以先读《人间词话》.学格律最好用《白香词谱》.这两本是我以为的学词入门第一书.春半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生查子朱淑真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感皇恩贺铸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蝶恋花贺铸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菽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我以为,这是中国古代词中除了苏轼《江城子》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之外,最深情的悼亡词,仅仅这一阕对亡妻的思恋之作,从此爱上贺铸词.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以下是元曲落梅风马致远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落梅风马致远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金字经马致远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天上梯!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十二月过尧民歌王实甫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鳞鳞.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精心整理评析,望采纳.。

5.

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尔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此情”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是思佳偶不得,精神孤独苦闷;是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无限”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作者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作者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有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接着,作者用行为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愁绪:“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古词曾有“倚遍阑干十二楼”之句与此近似.此句写女主人公愁怀难遣、百无聊赖、无所栖息的情态.“遍”字,写出呆留时间之长.“闲”字,看来显得轻松,实则用意深重,这正表现了作者终日无逅、时时被愁情困锁不得稍脱的心境.她因无法排遣愁绪,只得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此句写得新颖奇特,天,本无知觉,无感情,不管人事.而她却责怪天不管她的忧愁,这是因忧伤至极而发出的怨恨,是自哀自怜的绝望心声.“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大好春光,风和日暖,本应为成双佳人享受,可是自己因孤寂忧伤而无心赏玩,全都白白地送给了莺燕,这既表现出对莺燕的羡妒,又仅映了现实的残酷无情.说得何等凄苦!莺莺、燕燕,双字叠用,并非是为了凑成双数,而是暗示它们成双成对,以反衬自己单身只影,人不如鸟,委婉曲折地表现孤栖之情,含蓄而深邃.末两句进一步表现作者的情思:“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它不但与开头两句相照应,而且隐曲地透露了她愁怨的根源。

6.关于写景的宋词

清平乐(陈师道)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薰炉

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减字木兰花(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徘徊不语,今夜梦魂

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虞美人(李 廌)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

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青玉案(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

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

眼儿媚(王 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

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点绛唇(苏 过)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湖上山横翠.

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画阁十二,少个人同倚.

菩萨蛮(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

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谒金门(李清臣)

杨花落,燕子横穿朱阁.苦恨春醪如水薄,闭愁无处着. 绿野带红山落角,桃

杏参差残萼.历历危樯沙外泊,东风晚来恶.

柳梢青(僧仲殊)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

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小重山(僧祖可)

谁向江头遗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柳烟和雨隔疏钟.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珠帘卷尽夜来风.人不见,春在绿芜中.

青玉案(释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

知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

侵晓潇潇雨.

鱼游春水(无名氏)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余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碧玉茵,媚

柳轻窣黄金缕.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

归迟,梅妆泪洗.凤萧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