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尺素”有关的诗句有哪些1、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3、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4、拟屏居无一事,闭户常经旬。勿云草舍陋,爱此油窗新。三日不作诗,幽禽语撩人。尺素杂行草,往檄江梅春。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 5、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6、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 二、和尺素有关的诗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佚名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三、跟尺素传真情有关的诗山长水阔知何处,欲寄彩笺兼尺素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区区尺素上,焉用写真为。 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慢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函绵邈于尺素。 ——陆机《文赋》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南朝王僧儒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纳兰容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晏几道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 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 无穷的伤悲,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清末张鹤《琴学入门·阳关三叠》。 四、与尺素有关诗句函绵邈于尺素。 ——陆机《文赋》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南朝王僧儒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纳兰容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晏几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 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载驰骃。 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悲,楚天湘水隔远滨。 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清末张鹤《琴学入门·阳关三叠》。 五、带传情的古诗词《偶相逢/诉衷情》 年代: 宋 作者: 贺铸 彩山涌起翠楼空。箫鼓沸春风。桂娥唤回清昼,夹路宝芙蓉。 长步障,小纱笼。偶相逢。艳妆宜笑,隐语传情,半醉醒中。 《踏莎行·柳眼传情》 年代: 宋 作者: 曾协 柳眼传情,花心蹙恨。春风处处关方寸。朱帘卷尽画屏间,云鬟半亸罗衣褪。 燕语莺啼,日长人困。鱼沈雁断无音信。琵琶声乱篆烟斜,寸肠欲断无人问。 《惜奴娇·风骨萧然》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风骨萧然,称独立、群仙首。春江雪、一枝梅秀。小样香檀,映朗玉、纤纤手。未久。转新声、泠泠山溜。 曲里传情,更浓似、尊中酒。信倾盖、相逢如旧。别后相思,记敏政堂前柳。知否。又拼了、一场消瘦。 六、形容书信传情的诗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流红记》唐时儒生于佑见御沟中漂一脱叶,拾起一看,上有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心想这一定是宫人作的,因思成病。于是在另一红叶上题了两句: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他将叶丢进御沟的上游,让它流入宫中。 后于佑寄食于贵人韩泳门馆,韩泳待他很好,将宫中放出的宫女韩夫人许与于佑为妻。婚后韩夫人在于佑箱中发现题诗的红叶,大惊,说这是她题的诗。 并说,她事后也在沟中拾得一题诗的红叶。拿出一看,正是于佑所题。 二人认为这是红叶为媒,一时传为佳话。 七、带有“传情”的古诗词有哪些《牡丹》《伤近者不见》《红窗听·淡薄梳妆轻结束》《踏莎行·柳眼传情》《惜奴娇·风骨萧然》《牡丹》年代: 唐 作者: 薛涛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鉴赏“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 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红笺”,当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泪湿红笺”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读来亲切感人。“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 “巫峡散”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宋玉《高唐赋》中楚怀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 诗人把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地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捏合在一起(唐人把武陵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全唐诗》卷六九O王涣《惘怅诗》),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两句既以“馨香”、“不语”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传情”、“彼此知”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 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安枕席”于栏边,如对故人抵足而卧,情同山海。 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自有一种醉人的艺术魅力。薛涛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 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 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伤近者不见》年代: 唐 作者: 王建离人隔中庭,幸不为远征。雕梁下有壁,闻语亦闻行。 天涯尚寄信,此处不传情。君能并照水,形影自分明。 红窗听·淡薄梳妆轻结束[ 宋 ] 晏殊原文淡薄梳妆轻结束。天意与、脸红眉绿。 断环书素传情久,许双飞同宿。一饷无端分比目。 谁知道、风前月底,相看未足。此心终拟,觅鸾弦重续。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踏莎行·柳眼传情》年代: 宋 作者: 曾协柳眼传情,花心蹙恨。 春风处处关方寸。朱帘卷尽画屏间,云鬟半亸罗衣褪。 燕语莺啼,日长人困。鱼沈雁断无音信。 琵琶声乱篆烟斜,寸肠欲断无人问。曾协(?-1173)字同季,号云庄。 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南宋诗人。 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 曾巩之侄孙。 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 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 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惜奴娇·风骨萧然》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风骨萧然,称独立、群仙首。春江雪、一枝梅秀。 小样香檀,映朗玉、纤纤手。未久。 转新声、泠泠山溜。 曲里传情,更浓似、尊中酒。 信倾盖、相逢如旧。别后相思,记敏政堂前柳。 知否。又拼了、一场消瘦。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