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混

1.形容混日子的古诗句有哪些

1.唐·罗隐《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2.唐·白居易《江南春》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3.宋·晏几道《生查子》轻匀两脸花,淡扫双眉柳。

会写锦笺时,学弄朱弦后。 今春玉钏宽,昨夜罗裙皱。

无计奈情何,且醉金杯酒。 4.两汉·佚名《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宋·朱熹《 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6.宋·黄庭坚《南乡子·招唤欲千回》 招唤欲千回。暂得尊前笑口开。

万水千山还麽去,悠哉。酒面黄花欲醉谁。

顾影又徘徊。立到斜风细雨吹。

见我未衰容易去,还来。不道年年即渐衰。

2.10首以上同一主题的古诗词

弄十首主题一样的征战边塞诗吧: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 军 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下曲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军 城 早 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征 人 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陇 西 行陈 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己 亥 岁曹 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塞下曲卢纶 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 大 雪 满 弓 刀。

古 从 军 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3.100首古诗

江南 2、敕勒歌 3、咏鹅

汉乐府 北朝民歌 (唐)骆宾王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 敕勒川,阴山下。 鹅,鹅,鹅,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曲项向天歌。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天苍苍,野茫茫, 白毛浮绿水,

鱼戏莲叶北。 风吹草低见牛羊。 红掌拨清波。

风 5、咏柳 6、凉州词 7、登鹳雀楼

(唐)李峤 (唐)贺知章 (唐)王之涣 (唐)王之涣

解落三秋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 黄河远上白云间, 白日依山尽,

能开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入海流。

过江千尺浪, 不知细叶谁裁出, 羌笛何须怨杨柳, 欲穷千里目,

入竹万竿斜。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不度玉门关。 更上一层楼。

注: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崔融、李峤

8、春晓 9、凉州词 10、出塞 11、芙蓉楼送辛渐

(唐)孟浩然 (唐)王翰 (唐)王昌龄 (唐)王昌龄

春眠不觉晓, 葡萄美酒夜光杯, 秦时明月汉时关, 寒雨连江夜入吴,

处处闻啼鸟。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万里长征人未还。 平明送客楚山孤。

夜来风雨声, 醉卧沙场君莫笑, 但使龙城飞将在, 洛阳亲友如相问,

花落知多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静夜思

(唐)王维 (唐)王维 (唐)王维 (唐)李白

空山不见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 独在异乡为异客, 床前明月光,

但闻人语响。 客舍青青柳色新。 每逢佳节倍思亲。 疑似地上霜。

返景入深林, 劝君更尽一杯酒, 遥知兄弟登高处, 举头望明月,

复照青苔上。 西出阳关无故人。 遍插朱萸少一人。 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 17、望庐山瀑布 18、赠汪伦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唐)李白 (唐)李白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乘舟将欲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

呼作白玉盘。 遥看瀑布挂前川。 忽闻岸上踏歌声。 烟花三月下扬州。

又疑瑶台镜, 飞流直下三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 孤帆远影碧空尽,

飞在青云端。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不及汪伦送我情。 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 21、望天门山 22、别董大 23、绝句

(唐)李白 (唐)李白 (唐)高适 (唐)杜甫

朝辞白帝彩云间, 天门中断楚江开, 千里黄云白日曛, 迟日江山丽,

千里江陵一日还。 碧水东流至此回。 北风吹雁雪纷纷。 春风花草香。

两岸猿声啼不住, 两岸青山相对出, 莫愁前路无知己, 泥融飞燕子,

轻舟已过万重山。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下谁人不识君。 沙暖睡鸳鸯。

4.古体诗中一定不能平仄混押吗

古代有四声:平,上,去,入 平分阴平和阳平,阴平就是一声,阳平就是二声。

“上”是三声,“去”是四声,入现在已经没有了称为“入入四声”,但还是有这种读法,例如“渚清沙白鸟飞还(huai)”的“还”还有“青山郭外斜(xia)”的“斜”就是入声字。平就是“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去”“入” 古体诗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古体诗的平仄并没有任何规定。汉魏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

唐以后古体诗受到律诗的影响,平仄上也有了一些讲究。根据这一点,古体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古风,一种是入律的古风。

纯粹的古风的平仄基本上是自由的。不过,唐以后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有意避免律句,於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并来。

这样就使古体诗的句子有了某些特点。 前面说过,三平调是古风专用的形式,这成为古风的特点之一。

最后三字除了这种三平调以外,其次就是收尾於平仄平;还有比较少见的两种,收尾於仄仄仄或仄平仄。这就是说,平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的句子,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

从全句的平仄看,多数句子的节奏不是平仄交替,而是叠平叠仄,这就是说,五古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七古还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的。例如杜甫《岁晏行》: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苦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全诗十八句中,有十五句符合上面所谈的四种三字尾的要求;特别是十个平脚的句子中有七个是三平调,尤其值得注意。

符合叠平叠仄要求的有九句。剩下来只有两个律句("今年米贱大伤"和"万国城头吹尽角")。

由此可见纯粹的古风的平仄与律诗的平仄有很大的不同。 入律的古风,和纯粹的古风恰恰相反,诗人们尽可能用律句。

入律古风之所以和律诗不同,主要在於:(1)句数不定;(2)平韵和仄韵交替;(3)常常是四句一换韵。这种情况,一般只存在於七言古风中。

例如王勃《滕马阁》,句子的平仄基本上都合律,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这种仄韵和平韵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

白居易的《长恨歌》基本上就是这种形式,还有他的《琵琶行》和元稹和《连昌宫词》等,都采用这种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元和体"。

古体诗的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压仄,押韵宽,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也可换韵。 平仄:指平声和仄声。

古人把汉字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后三种合称仄。

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声了。 古体诗押韵:古体诗押韵较宽。

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古体诗⑴ 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现在把古体诗的韵、平仄、对仗等,并在一起叙述。

(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

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我们在讲律诗的韵的时候,已经把平声30韵交代过了,现在再把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开列在下面: 上声29韵: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七筱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俭 二十九豏① 去声30韵: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寘 五未 六御 七遇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禡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② 入声17韵: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用韵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

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尾荠;去声实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