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首宋代古诗苏轼 秦观 生查子 减字木兰花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晏殊 宋祁 木兰花 东风昨夜回梁苑。日脚依稀添一线。 旋开杨柳绿蛾眉,暗拆海棠红粉面。 无情一去云中雁。有意归来梁上燕。 有情无意且休论,莫向酒杯容易散。 玉楼春 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陆游 汉宫春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 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贺铸 薄幸 艳真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 便认得、琴心相许,与写宜男双带。 记画堂、斜月朦胧,轻颦微笑娇无奈。 便翡翠屏开,芙蓉帐掩,与把香罗偷解。 自过了收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翻恨重帘碍。 约何时再。正春浓酒暖,人闲昼永无聊赖。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唐代古诗精选 杜甫 渡荆门送别 春望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王昌龄 王维 塞下曲(其一) 山居秋暝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孟浩然 张九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关于夏天的唐诗宋词句宋词: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南京 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唐诗: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3.唐诗宋有那些带表性的人物唐诗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鬼----李贺; 四明狂客-----贺知章; 七绝圣手----王昌龄; 苦吟诗人----贾岛; 诗豪----刘禹锡;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成为初唐成就最大的诗人 盛唐: 田园诗派代表: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代表:岑参,高适 中唐: 以刘长卿,韦应物成就最高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发动了“新乐府”运动] 以山水诗为代表的柳宗元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李商隐成为唐朝最后一位伟大的诗人] 宋词 我只知道,李清照 姜夔,辛弃疾,陆游,柳永,苏轼,欧阳修,周邦彦,王安石,吴文英,朱淑真,王灼云,晏几道,晏殊,秦观,李煜,黄庭坚。 4.唐诗宋辞 黄花【惜黄花】 出自:《全宋词》 作者:赵以夫 众芳凋谢。堪爱处、老圃寒花幽野。照眼如画。烂然满地金钱,买断金钱无价。古香逸韵似高人,更野服、黄冠潇洒。向霜夜。冷笑暖春,桃李夭冶。 襟期问与谁同,记往昔、独自徘徊篱下。采采盈把。此时一段风流,赖得白衣陶写。而今为米负初心,且细摘、轻浮三雅。沉醉也。梦落故园茅舍。 【惜黄花】 作者:史浩 秋光将老。黄花开早。露浥清晓,金钱万叠犹小。簪遍碧云鬟,压倒乌纱帽。 更把来、玉觞同釂。 过□添炉鼎,朱颜愈少。壮道骨,长仙风,养成灵宝。 今日去登高,谩说龙山好。悄不如、自家蓬岛。 宋词里还有一些。不知道你要的是那首 ? 5.急需唐诗、宋朝的诗,明朝的诗,清朝地诗,各五首唐诗:望月怀远 集灵台 赠张云容舞 闺怨 张九龄 张祜 杨玉环 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虢国夫人承主恩, 罗袖动香香不已, 美人卷珠帘,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平明骑马入宫门。 红蕖袅袅秋烟里。 深坐颦蛾眉。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却嫌脂粉污颜色, 轻云岭上乍摇风, 但见泪痕湿,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淡扫蛾眉朝至尊。 嫩柳池塘初拂水。 不知心恨谁。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宋诗: 海棠 咏梅 饮湖上初晴后雨 示儿 题临安邸 苏轼 王安石 苏轼 陆游 林升 东风袅袅泛崇光, 墙角数枝梅, 水光潋滟晴方好, 死去元知万事空, 山外青山楼外楼 香雾霏霏月转廊。 凌寒独自开。 山色空濛雨亦奇。 但悲不见九州同。 西湖歌舞几时休 只恐夜深花睡去, 遥知不是雪。 欲把西湖比西子, 王师北定中原日, 暖风熏得游人醉 更烧高烛照红妆。 为有暗香来。 淡妆浓抹总相宜。 家祭无忘告乃翁 直把杭州作汴州 明诗:只知道一首,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诗:有几首只内容不知题目,但都是袁枚写的。 (一) (二) 到底君王负前盟,江山轻重美人轻。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就这些了,是凭自己记忆写的,但多数是我喜欢的,有的记不全就没打,你在自己找找应该差不多够。 6.唐诗宋有那些带表性的人物唐诗宋词代表人物:初唐 王绩 王勃 沈佺期 陈子昂 贺知章 杨炯 宋之问 张九龄 张旭 卢照邻 包融 骆宾王 张若虚 盛唐 王维 岑参 李白 杜甫 孟浩然 高适 储光羲 李颀 刘长卿 崔颢 韦应物 王昌龄 柳宗元 王之涣 王翰 中唐 元结 戴叔伦 卢纶 张籍 白居易 孟郊 李贺 钱起 王建 元稹 韩愈 郎士元 刘禹锡 贾岛 李益 张祜 马戴 晚唐 杜牧 李商隐 温庭筠 韦庄 罗隐宋朝 宋代词人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晏几道、周邦彦、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欧阳修等。 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等。 7.诗词今人都说"唐诗宋词",现在听说过宋人中也有人作诗的,但不知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到了唐、宋、元的历史阶段,得到了讯速的发展。 从基本上是四言体的《诗经》到杂言体的《楚辞》历时约千年,由杂言体的《楚辞》演变为五、七言诗也历时千年之久。唐代是五、七言诗的黄金时期。 继唐以后,虽历三朝,而实际为时只不过四百多年,在这几百年中产生了三种诗体,唐诗、宋词、元曲。 这三种诗体无论在形式上与风格上都有显著不同,而各具艺术的个性特点。 所以自元朝以后,把唐诗、宋词、元曲称为三绝。 但诗并不是唐代才有,班固所作《咏史》诗,为东汉文人所写的最早的五言诗,三国时曹植写的《七步诗》早已脍炙人口,只不过到了唐代达到了?峰。 而代的诗人中不乏有词的佳作如: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韩?的《章台柳》,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温庭筠的 《菩萨蛮》,皇甫松的《梦江南》,韦庄的《思帝乡使命感。 宋的词人中很多也是写诗的巨匠,名作也很多如钱惟演的 《对竹思鹤》,欧阳修的《梦中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璧》《惠棠春江晓景》,王安石的《元日》《泊船瓜洲》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乌江》。 元代由于本人手头上欠缺资料,未能向你提供,但从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当可知元代亦不乏诗、词的佳作。明代也有诗的佳作。 这里录上一首文徵明的诗 《歇马望亭湖》 寺前阳柳绿荫浓,槛外晴湖白??铡? 客子长途嘶倦马,夕阳高阁送飞鸿。 即看野色浮天际,已觉扁舟落掌中。 三月燕南花满地,春光都在五云东。 。 8.唐诗,宋什么,元什么,明清什么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唐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2、宋词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3、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4、明清小说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 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元末明初,在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而《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记载的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扩展资料:特点:1、唐诗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2、宋词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3、元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 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 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4、小说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