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摇唐诗

1.有关摇篮的古诗

1、宋代:释师体《辞众偈》

铁树开花,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

白话译文:铁树开花还有公鸡下蛋都是不可能的事,七十二年的时间,摇篮绳断。

2、清代:屈大均《哭殇女悦 其三》

姜酒香难已,方收满月筵。

家人将锦剪,邻女把珠穿。

囱髻寒难戴,摇篮煖尚悬。

无端来诳我,孩笑在堂前。

白话译文:姜酒的香让人沉醉,可以在满月宴席上招待人。家里人裁剪锦缎,邻家女孩把珠穿。天气十分寒冷,摇篮里却十分温暖。孩子无端的来逗我,一家人十分快乐。

4、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摇篮》

今人眠小儿竹篮名摇篮,摇车即摇篮。

白话译文:现在的人把放小孩子睡觉的竹篮叫做摇篮,以前的摇车就是摇篮。

5、清代:赵翼《舟行》

笑比摇篮引儿睡,老夫奇诀得还童。

白话译文:笑着摇起摇篮引小孩子睡觉,老夫想要有光明的诀窍还得返老还童才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摇篮

2.春晓古诗意思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作品原文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白话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3.春晓古诗

原文 孟浩然《春晓》春晓(1)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2)晓,处处闻啼鸟(3)。

夜来(4)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2)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4)夜来:夜里。

译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 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赏析 孟浩然《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作者简介 作者孟浩然 (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

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

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皮日休则称:"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

北齐美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乐府美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谢眺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

"(《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早寒江上有怀》、《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

清代王士碌推衍严氏绪论,标举"神韵说",宗尚王孟,曾举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说:"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4.春晓的古诗意思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古今传诵、妇孺皆知的抒情小诗。

作者孟浩然(698年—740年),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

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5.唐诗300首.

唐诗三百首内含五言古诗,五方绝句,五言律诗,五言乐府,七言古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乐府。包括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的作品中。举例如下:五言古诗: 张九龄:感遇四首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 杜甫: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等。五言乐府:· 王昌龄:塞上曲 李白:关山月 等。七言古诗: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韩愈:山石 等。五言律诗:张九龄:望月怀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等。等等不一例举。其实这些你都可从网上查阅,或者从新华书店购得。

6.求20首古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恐畏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夜书所见》)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村晚》)

稚子金盘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杨万里《稚子弄冰》)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杨万里《舟过安仁》)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瞑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偏阑鸭阵归。(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行人莫笑田家小,门户虽低堪洒扫。大儿系驴桑树边,小儿拂席软胜毡。

木臼新春雪花白,急炊香饭来看客。妇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虑蚕麦迟。

(范成大《田家留客行》注:春日)

楝花风起漾微波,野渡舟横客自过。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

(明-邵亭贞〈贞溪初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臣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晚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唐-施肩吾《**词》

儿子未一周,抚镜两相笑。不知是己形,指点向人叫。

清-郭风《赋儿子宋一周》

半雨半晴白昼长,似无似有绿阴香。儿童刻竹记新笋,一夜风吹一尺强。

元-萧应元《新笋》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旬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明-徐渭《拟郭恕先作风鸢图》

雾雨蒙蒙霁景稀,人编蕉叶作蓑衣。橹摇渔火唱歌去,牛背儿童浮水归。

清-查慎行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