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寓言的诗句

1.关于寓言的诗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

1. 有所寄托的话.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陆德明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2. 指托辞以寓意. 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 元祐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 明 王琼《双溪杂记》:“后世山林隐逸之士有所纪述,若无统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广见闻而资智识.”

3.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希腊《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等.

根据对预言的理解,我觉得下面几首诗都有点寓言的意思: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梅》王安石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陶者》 梅尧臣

昨日人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张俞

还有很多,根据不同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吧.

2.寓言古诗有哪些

拉封丹的《寓言诗》

以诗句的形式来表现寓言,就是寓言诗。在17世纪的法国,拉封丹(1621--1695)最善于用它来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谴责贵族阶级的暴虐,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

拉封丹生于一个小官吏的家庭。由于结识了莫里哀、拉辛和布瓦洛等著名作家,因此走上了文学的道路。1664年拉封丹开始发表诗作,1668年发表了《寓言诗》第一集,共6卷。至1694年,共发表寓言诗12卷,计239首。

拉封丹的寓言诗,题材大题取自伊索等古代寓言和民间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并注入现实生活的内容,形成别开生面的风格。他以所描写的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来比拟人类社会。如《狼和小羊》取材于伊索寓言,描写小羊跟狼无论怎样讲道理,但是狼还是要把小羊吃掉的故事,诗中哲理性的名言“强者的理由永远是最好的理由”,深刻地揭示了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小公鸡、猫和小鼠》的猫在小鼠面前越是装成非常温和、谦恭、仁慈的样子,其实告诫人们:伪装的敌人更可怕。拉封丹的寓言诗侧虚伪、凶残与卑鄙。如《患瘟疫的野兽》,写瘟疫在野兽世界中流行,狮王召开讨论会,主张祭献罪大恶极者来制止瘟疫。狮王还假惺惺地坦白自己吞过绵羊、吃过牧羊人等罪孽,似乎自己愿意祭献。但是拍马屁的狐狸却向狮子讨好,认为这些不能算作罪恶,“把羊拿来大嚼一番,正是给了羊很大的面子”。结果所有凶恶的野兽都没有罪,只有老实的驴子由于承认啃了“舌头那么大”的一块青草,被认定为“罪大恶极,死有余辜”,最后被判处了死刑。

拉封丹还有不少诗篇反映了生活哲理。如告诫人们要珍惜友谊,启示人们热爱劳动等。

拉封丹的《寓言诗》简短精炼,形象鲜明,富有戏剧味。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民间语言,文字流畅自然,韵律变化多样而又优美和谐。拉封丹的寓言诗对后来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家都有很大的影响。

3.有关寓言的诗句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元好问反对齐梁体诗那种重形式轻内容的作风,主张纯朴自然。他擅七言古诗和七言律诗。他的七言古诗雄浑奔放,近似李白;他的七言律诗沉郁厚重,近似杜甫。七言绝句也清丽高远。在当时算得一代大家。

4.寓言古诗的有那些

《半途而废》

《杯弓蛇影》

《鞭长莫及》

《宾至如归》

《病入膏肓》

《伯乐识马》

《不耻下问》

《出尔反尔》

历史成语故事

《百发百中》

晏子使楚

历史成语故事靡靡之音

栩栩如生

一败涂地

草木皆兵

不屈不挠

背水一战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成语故事坐怀不乱

历史成语故事大义灭亲

历史成语故事退避三舍

有备无患

是历史故事////////////////////////

郑人买履

"东施效颦"

夫妻妒影

等 ///////////////

5.【寓言,神话的成语和诗句急用啊】

精卫填海 发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释义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示例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的顽强精神.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解 释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 处 《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用 法 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的精神. 近义词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始终不渝 反义词 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遇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

6.关于寓言故事的好句子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宝贵的,但也是无情的。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宝贵的时间,来勤奋学习。

在学习中,是否有高高的阶梯拦住你的去路?又是否有让你获益匪浅的话语激励着你?你有时可曾想过,()这些话在启迪我们迈上台阶的同时,永久保存着他们最芬芳的清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肯付出汗水付出努力,那么我们会得到学习中最大的快乐。梁启超曾告诉过我们:”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学习虽苦但能从学习中得来快乐,乐趣。那么我相信世上的快乐莫过这种苦中得来的快乐了!

语文像沙砾一样,不如黄金耀眼,却也有招人喜欢的一面。你看有的草地上插着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牌子,上面写着请高抬贵脚,听,小草在哭泣!有的写:请勿打扰,小草在熟睡!委婉的语言招引着人们前去欣赏,再加上此时优美的风景,这才是完美的语景结合!

有的人喜欢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的人喜欢学习现实中的东西。有的人喜欢学习提高头脑智慧能力方面,有的人喜欢学习增强用手技巧运用方面。活着的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自觉学习,以适应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在现在的生活中,许多学生认为我们中国已经很强大了,不需要再刻苦读书,不需要再用功。其实,我们的国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富强,我们在很多方面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但也在很多方面扮演着弱者的身份,要让我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大,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因此,我们要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

7.描写水的故事、寓言、成语、诗句

成语:冰寒于水 不服水土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杯水车薪 白山黑水 白水鉴心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背水一战 不通水火 抽刀断水 春风沂水 出水芙蓉 车水马龙 出山泉水 残山剩水 啜菽饮水 尺水丈波 臣心如水 吹皱一池春水 打落水狗 滴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穿石 淡水交情 登山临水 斗升之水 簟纹如水 风起水涌 芙蓉出水 反水不收 覆水难收 风行水上 高山流水 火耕水耨 黄河水清 河水不洗船 洪水横流 洪水猛兽 浑水摸鱼 混水摸鱼 海水群飞 交淡若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镜花水月 蛟龙得水 救民于水火 井水不犯河水 积水成渊 近水楼台 近水楼台先得月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落花流水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流年似水 廉泉让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水朝宗 流水落花 绿水青山 流水桃花 流水无情 木本水源 牛不喝水强按头 逆水行舟 泼冷水 萍水相逢 清尘浊水 穷山恶水 青山绿水 情深潭水 千山万水 秋水伊人 蜻蜓点水 清汤寡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水赴壑 如水投石 弱水之隔 如鱼得水 拖人下水 山长水远 水底捞针 水到渠成 水滴石穿 山高水长 山高水低 山光水色 水过鸭背 水火兵虫 水火不相容 水火无交 水火无情 水火之中 水晶灯笼 水尽鹅飞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水陆毕陈 水落归槽 水落石出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水来土掩 水磨工夫 水木清华 山明水秀 水米无交 山穷水尽 山清水秀 水清无鱼 水**融 水软山温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菽水承欢 剩水残山 水深火热 似水流年 撒水拿鱼 顺水人情 水色山光 顺水推舟 山水相连 水土不服 双瞳剪水 水天一色 水泄不通 水秀山明 水性杨花 水涨船高 水中捞月 水至清则无鱼 桃花潭水 汤里来,水里去 拖泥带水 望穿秋水 污泥浊水 万水千山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问诸水滨 悬河泻水 细水长流 行云流水 一败如水 一尺水十丈波 鱼大水小 盂方水方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清如水 远水不救近火 远水不解近渴 饮水啜菽 以水济水 以水救水 饮水曲肱 饮水思源 以石投水 以水投水 游山玩水 乐山乐水 源头活水 一潭死水 一碗水端平 一衣带水 盈盈一水 走花溜水 竹篮打水 诗句: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2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波涛万里堆琉璃 (唐·杜甫)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 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水滴石穿(寓言) 原文选段: 张乖崖为崇阳令。

一吏从库中出,视其鬓傍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

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自仗剑下堦斩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之。

选段翻译: 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一个小吏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问他钱从哪来的,他说是从库房中拿的。

张乖崖就下令棍棒伺候,那个小吏大为生气说:“才一文钱而已,你就要棒打我。你随便打吧,可惜你不能杀我!” 张乖崖提笔写下判语:“一天一文,一千日就是一千钱了;用绳子不断去锯木头,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滴石头,石头终究会穿。”

说完,拿着剑,走下台阶,斩其首级。这个故事至今仍在崇阳流传。

水一直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

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下一篇
古诗词魂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