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乌鲁木齐”的诗句有哪些有关“乌鲁木齐”的诗句: 1、《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横吹曲辞·雨雪曲》李端 天山一丈雪,杂雨夜霏霏。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若看关头下,长榆叶定稀。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释义: 1、《塞上听吹笛》 译文: 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2、《关山月》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3、《横吹曲辞 雨雪曲》 译文: 今天天山上下的雪有一丈深,在阴雨霏霏的夜里下着小雨。浇湿了我的马,塞外的战曲也都乱了声音,经过战场的时候只看到大汉的火光非常之微小。 与丁零苏武告别之后,疏勒范羌就回来了。若是我能看到塞边下的话,长长的榆叶一定已经稀了。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 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 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5、《从军北征》 译文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2.描写新疆景色的诗句1、《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2、《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代: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译文: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3、《渔家傲·秋思》 宋代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4、《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5、《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3.形容新疆的诗句1、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代: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译文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2、从军北征 唐代: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译文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3、独不见 唐代:李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译文 骑在白马上翩翩而驰的,那是谁家的少年,是在龙城边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天山如今天寒地冻,积雪厚有三丈,这个时候怎么适合远行呢?春日的蕙兰忽而变得枯萎,变成了秋草,闺中的美人也已经到迟暮之年了。 在这凄清落寞的深秋,曲池边传来阵阵吱吱呀呀梭子的声响。那是风吹动寒梭发出的声响,月亮伴着清霜,更显出秋天深居闺中的女子的无限伤悲。 还记得与丈夫离别的那年,门前种的桃树与她齐眉。如今桃树已经高百余尺了,花开花落几十年过去,很多枝条已经枯萎了。 始终不见丈夫归来,只有凄伤的眼泪独自空流。 4、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5、碛中作 唐代: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译文 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 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 4.关于新疆的古诗词有哪些1、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处:凉州词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王翰 白话释义: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出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白话释义: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处: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白话释义: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4、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出处:从军北征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白话释义: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5、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出处:《从军行》 朝代:唐代 作者:陈羽 白话释义: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 6、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出处:《从军北征》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白话文释义: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 7、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出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白话文释义: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5.形容新疆的词语历史上新疆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使用过多种语言。 现今的新疆地名,除汉语名称外,还有不少是各民族语言的译音,有些地名则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至于乌鲁木齐的语源,说法不一。 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是:乌鲁木齐为蒙古语,意思是美丽的牧场或好围场。 但“乌鲁木齐”这一名称早在公元十世纪就已出现,而大批蒙古人进入新疆是元朝以后的事,故此说难以成立,但因此说较为美好,多为人们所采用。 另一种是徐松《西域水道记》中的说法:乌鲁木齐是维语格斗之意。此说显然不对,维语中没有“乌鲁木齐”一词,虽然格斗的维语读音有点近似,但毕竟是两个词。 显然“乌鲁木齐”是一个外来词。 椐考证,在公元925年塞语文《使河西记》一书中,就出现过乌鲁木齐一名,塞语意思是“柳树林”。 公元七世纪汉文史料中称今乌鲁木齐一带为“轮台”。从语音的演变来研究,估计是古代回鹘语(现代维语的前身)在吸收梵语、吐火罗语、塞语的词语时发生了音变,汉文转写即为轮台。 此名借入突厥语时,读作“乌鲁木齐”。此说尚待进一步求证。 当然,考证地名这不是我们的任务。我看在地名学界尚未定论之前,就以广为流传的说法为准吧。 6.关于新疆的古诗词有哪些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处:凉州词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王翰 白话释义: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出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白话释义: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处: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白话释义: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4、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出处:从军北征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白话释义: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5、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出处:《从军行》 朝代:唐代 作者:陈羽 白话释义: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 6、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出处:《从军北征》 朝代:唐代 作者:李益 白话文释义: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 7、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出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白话文释义: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7.描写“新疆”的诗句、诗词有哪些1、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释义: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2、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释义: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军书昨夜连夜送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 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上将手持符节率兵西征,黎明笛声响起大军起程。 战鼓四起犹如雪海浪涌,三军呐喊阴山发出共鸣。敌营阴沉杀气直冲云霄,战场上白骨还缠着草根。 剑河寒风猛烈大雪鹅毛,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脱。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平定边境。 古来青垂史名屡见不鲜,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4、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释义:冰雪消融,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明月洒下一片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 5、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释义: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名称由来: 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清军入关以前,它所统辖的疆域仅限于中国东北地区。 入关后,它迅速统一了中国大部。但在个别地区,它的统治也是经过了多年反复之后才最终确立的。 清朝前期的几代皇帝,都视统一全中国为己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国的控制区域不断扩大和巩固。 到了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6年)时,清政府的政令终于可以施行于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乾隆皇帝将最后由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称为新疆。 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 。 8.描写新疆景色诗句1、《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2、《渔家傲·秋思》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3、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4、《使至塞上》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5、《马》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