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唐诗宋词里飞翔的作文飞翔在唐诗宋词里 是谁唱起黑色的挽歌,是谁建起白色的村落,我飞翔在这矫若惊鸿的唐诗宋词里,寻找我那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的古典情结。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偏爱那“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的黯然情怀,持有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点点哀绪。看不见的是你的样子,说不表的,是你的容颜。淡淡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让这宋词别有的朦胧愁情别有一番情味地在心头。看见的,消失了;既来的,离去了。“远方的弟弟,你还好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如是说到。好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道那些梦里不知身是容的人儿听到这句话,会扬起怎样的尘埃。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你是在安慰我,让我不要为朋友的离去而怅惆若失吗?是啊,“海上井明月,天涯共此时。”尽管墓霭沉沉,但仍楚天阔。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是满腔的壮志豪情;低眉信手,弹不尽的,是彻夜的无尽哀愁。走在生命的路上,撒下一粒粒离愁别绪之种,用一滴滴春光秋月般的雨露浇灌出一片片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演绎出一幕幕的良辰美景!唐诗里的意蕴,亦不比宋词少几分唯美恬淡。宋词中的典雅,亦不比唐诗少几点雄浑壮丽! 飞翔在这古韵十足的唐诗宋词里,不免有些感化。一举手,一股足间,撒下的,就是片片奇美之花,溢放出斑斑夺目之光彩。我的古典情结,在其中应运而生。春花殷实,夏夜逸趣,秋叶静美,冬装素洁,唐诗宋词,常给我无尽的美感,谁说距离不是美,谁说无规矩便不成方圆,谁说遗憾不可挽回,谁说错误只能贬责……信手捻来的石破天惊,续续耳语的女娲炼石,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淡淡忧愁,不念朝朝暮暮,只求此情久长的牛郎织女,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绚彩的意境! 飞翔在这唐诗宋词中的丝丝精髓中,一股一股的恬淡涌入心间。“采菊未落下,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先生,何偿不是一种人之胜果,人生有一知己知矣,人生有一安逸之居,亦足矣!不管忧愁如何暗情生,只求不问世事安危处世,亦不失为一种处世哲学! 唐诗宋词,汲取古典之精华,飞翔其间,不觉声声入耳,丝丝入情,愿时时翱翔,刻刻铭记,唐诗宋词,不败之经典,传世之豪杰。飞翔在唐诗宋词里,徜徉在古典辞海中! 2.关于《我心中的唐诗宋词》的作文又见枝头吐新绿题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总以为春天是被当作一枚精美的书签,珍藏在岁月的扉页间,蕴含在古典的唐诗宋词里。然而,当她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里被再次拽出来,试图用她久违的美丽感染每一株小草,让不经意的微笑蜂拥枝头时,我才发觉,窗外已是春光烂漫。 春天的每个角落里都有着各自的奇妙。在渐吹渐暖的春风里,万物开始复苏了。 透过教室的窗子,我看到春意在教学楼前这方小小的花园里四处漫延。不,春天毕竟不是一枚精美的书签,她不会因为我们的不留心而不来,更不会为我们的挽留而驻足。 望着窗外这个美丽泛滥的春天,我也审视着人生的春天。清澈的河水再次明媚了;白杨树冷冷清清的躯干,逐渐的丰润成青绿色;枝头鹅黄的嫩芽正踮起脚仰望着阳光,压抑了一冬的愿望试图伸展成一片片碧绿的叶;各种各样的小草争先恐后的探出了脑袋,唯恐错过布谷鸟衔来的那缕阳光似的,她们欢畅的心情肆无忌惮的疯长着。 追求作为生命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对于年轻的我来说,是那么的深切。生生不已,奋斗不息 这是我的人生信念。 多想把青春的时光谱写成一片翠绿的追求,多想把流泉轻唱的期望书写的更加简洁明亮。此时,我轻盈的思维仿佛翩飞的蝴蝶,已飞出了我的视野,穿过遥远的时空,迷失在唐诗宋词里。 朦胧中我看到那些叹春、伤春的以及惜春的诗词大家,依旧站在春天的画卷里身影落寞的凝神苦思。何必刻意的期盼或挽留春天呢﹖无法企及的只是虚枉罢了,与其这样,不如让生命以无限的激情响应春天的勃勃生机。 窗外的春天正活力四射,多么可贵的时光啊 但是,人生的春天更加珍贵 那么,就用我激情生命与这些花草树木共邀春天的一笑吧。 3.作文:行走在唐诗宋词里,550字左右走进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不去理它,它也不去理你,一旦你走近它,你会听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倾诉,你会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智慧光芒。品唐诗宋词,其实就是一次心灵的熏陶,当你合上那微微泛黄的书本时,你就会发现,它并不朦胧,并不难以领略,但,他很高尚,很深奥。走近它,其实很简单,来,让我们踏上这“简单”的心灵旅程…… ——题记 那是你吗?迎着春而来。“万紫千红总是春”,花儿是你甜美的笑;“草色遥看近却无”,绿草是你明亮的眸;“春风吹又生”,和风是你柔顺的发;“春来江水绿如蓝”碧水是你俊丽的嘴。春之美,即是唐诗美。 那是你吗?送着秋而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梧桐是你难言的凄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满月是你对亲人的思念;“无可奈何花落去”,败花是你沉默的无奈;“衡阳雁去无留意”,北雁是你思乡的苦涩。秋之悲,即是宋词悲。 听你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听你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感悟到时间的流逝;听你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感悟到一往无前的勇气。 听你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品味到苏东坡的狂放,豪迈;听你说,“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品味到岳飞的英雄气概;听你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品味到柳永的执著。 你是平凡的,你又是深奥的;你是开心的;你又是惆怅的。走近你,我看到了春之美,秋之悲,战场上的英雄豪情,士兵们的思想盼归。 唐诗宋词,中华之财富,世界之绝唱。正是一千年来的智慧结晶,缔造了无数的绝词妙句;留下了令人称道的千古奇词;贡献了百读不厌的人文经典;传颂了永不褪色的中华笑颜。 走近唐诗宋词,如畅饮沁人心脾的甘泉,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澄澈而明亮;走近唐诗宋词,如感受熏人心醉的海风,我们的内心会变得纯净而宽敞;走近唐诗宋词,如领略令人心折的白雪,我们的内心会变得安静而平和…… 在经历这心灵之旅后;在感受一千年前的智慧光芒后;在领略久经逝去的自然之美后,相信你也会喊出:“走近唐诗宋词很简单!” 4.在唐诗宋词里飞翔的作文飞翔在唐诗宋词里 是谁唱起黑色的挽歌,是谁建起白色的村落,我飞翔在这矫若惊鸿的唐诗宋词里,寻找我那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的古典情结。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偏爱那“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的黯然情怀,持有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点点哀绪。 看不见的是你的样子,说不表的,是你的容颜。淡淡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让这宋词别有的朦胧愁情别有一番情味地在心头。 看见的,消失了;既来的,离去了。“远方的弟弟,你还好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如是说到。好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道那些梦里不知身是容的人儿听到这句话,会扬起怎样的尘埃。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你是在安慰我,让我不要为朋友的离去而怅惆若失吗?是啊,“海上井明月,天涯共此时。” 尽管墓霭沉沉,但仍楚天阔。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是满腔的壮志豪情;低眉信手,弹不尽的,是彻夜的无尽哀愁。 走在生命的路上,撒下一粒粒离愁别绪之种,用一滴滴春光秋月般的雨露浇灌出一片片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演绎出一幕幕的良辰美景!唐诗里的意蕴,亦不比宋词少几分唯美恬淡。宋词中的典雅,亦不比唐诗少几点雄浑壮丽! 飞翔在这古韵十足的唐诗宋词里,不免有些感化。 一举手,一股足间,撒下的,就是片片奇美之花,溢放出斑斑夺目之光彩。我的古典情结,在其中应运而生。 春花殷实,夏夜逸趣,秋叶静美,冬装素洁,唐诗宋词,常给我无尽的美感,谁说距离不是美,谁说无规矩便不成方圆,谁说遗憾不可挽回,谁说错误只能贬责……信手捻来的石破天惊,续续耳语的女娲炼石,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淡淡忧愁,不念朝朝暮暮,只求此情久长的牛郎织女,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绚彩的意境! 飞翔在这唐诗宋词中的丝丝精髓中,一股一股的恬淡涌入心间。“采菊未落下,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先生,何偿不是一种人之胜果,人生有一知己知矣,人生有一安逸之居,亦足矣!不管忧愁如何暗情生,只求不问世事安危处世,亦不失为一种处世哲学! 唐诗宋词,汲取古典之精华,飞翔其间,不觉声声入耳,丝丝入情,愿时时翱翔,刻刻铭记,唐诗宋词,不败之经典,传世之豪杰。 飞翔在唐诗宋词里,徜徉在古典辞海中。 5.以“唐诗宋词”为题写一篇作文介绍一篇: 唐诗宋词如画来 作者:竹之雨 点击数:2533 发表于:2003-7-9 桂林山水是美的,有比桂林山水更美的,那就是唐诗宋词的韵律美,你见过吗? 以前,我喜欢诗词,我用嘴巴去读,我用耳朵去听,我用眼睛去看,我用心去体会。可我总觉得还不够,我常想,歌有谱、诗有韵、画笔三色调万千,我如何才能像看一幅画那样、去领教诗的魅力呢? 我看着一张五线谱发呆,歌有这样直观的谱,诗有吗?如果有,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平、上、去、入是古人的玩艺,且入声早已消亡。但平、仄依然魅力无限。我突发奇想,假设在普通话里,一、二、三、四声像歌的五线谱那样、是唐诗宋词的四线谱,平、仄就是音符,那么,诗的谱子绘出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说干就干,信手抄来一首唐诗,对着银屏绘制起来。 一声:--------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 二声:平--平平------平平----平------------------------------平 三声:----------仄----------------------仄----仄-------------- 四声:--仄--------仄----仄仄------仄--------------------仄仄-- 唐诗: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多少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这就是诗的四线谱吗?他隐藏着什么奥秘吗?我开始思索起来…… 假如我用曲线把这些音符一样的平平仄仄串连起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再一次拿起了鼠标,我惊奇地发现,我给诗词画了一幅心电图,我仿佛听到了诗词燥动的音率,那上下起伏的节奏是如此的紧凑、有力。 就这些吗?不!我在曲线下方填入色彩,平为绿、仄为青,依序渐变,啊!我惊奇,好优美的一幅桂林山水画,那平声就像山峰,仄声就像幽谷,山峦起伏,优美无限。 再细看那平声之间的起伏,像一片丘林,谷浅山低,仿佛有仙则名,那仄声之间的起伏,则像幽谷重峦,奇秀无比。 我再在两峰之间轻点水色,一幅青山绿水的优美图画浮现在眼前。高山、幽谷、丘林、重峦、小湖、平台… 我不禁惊叹起来!真的诗美如画! 6.怎么把唐诗宋词用到作文中O(∩_∩)O~ 呵呵,我不是高手,但是是高手言传身教的 首先总得把诗词的意思给弄懂吧,这是最基本的,免得到时候张冠李戴了, 然后是意境,揣摩已经有助于更好的把诗词用到你想要的地方,做到相符 还有一种情况,你要用诗词有时候也不见得要用原句啊,把两者的意境弄懂之后就可以根据你所想到的诗词,再联系你所要表达的,把它用白话讲出来,这样既避免了引用过多的嫌疑,而且也让你沉浸在意境之中,文采变好那是肯定的啦,而且接下来文章也会受意境的影响,写的更生动了。 其实说实话哦,我觉得你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大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诶,呵呵,就像楼上说的,写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积累的,多少还要看点天赋,有些人随便说出一句话就很有哲理,这也是的。 我对写作的理解是,多读多看是必要的,但是必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千万不可让你认为好的文章牵引了你的思路与想法,这样的话在华美的辞藻都会显得没有灵魂,呵呵,不瞒你说哦,也不是炫啦,中学的时候我的作文常常受老师表扬的,尤其是记叙文和散文(议论文就不说了(*^__^*) 嘻嘻……很烂,说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在说什么了),其实我很懒,虽然挺喜欢的时候挺喜欢阅读的,但是说实话,我很少很少看书,古诗词虽然喜欢,但是记不住,因此我的文章都特别的平淡,几乎不修饰的,就跟讲话一样,不过老师说读得听顺心,舒服的O(∩_∩)O~ 加油啦,多多学习,会有进步的。你是在给孩子做教育的吧,嘻嘻,我猜的 7.写一篇《行走在唐诗宋词的秋天中》的作文李煜《虞美人》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江河之大莫过于长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紧靠长江,所以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 “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 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因为诗人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 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第 页)王说甚是。 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 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志趣相投,相互爱慕,多年的婚姻生活使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夫妻感情。丈夫外出做官,分离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是,李清照还是无法忍受离别所带来的相思痛苦折磨,她将这种情感淋漓尽至地倾吐到这首作品之中。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色彩鲜艳、气味芳香的红色荷花已经凋零殆尽,坐在精美的竹席上可以感觉到秋的凉意。 秋的萧瑟枯萎,叫离人更难以抵御相思愁绪的侵袭,这秋凉,甚至一直穿透离人的心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曹丕《燕歌行》),自古以来,冷落的秋天就是一个典型的悲伤怀人的环境。 在这样的季节里,丈夫只身赴任,将自己留在家中,离别的愁苦意绪就时时涌上心头。“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暗含对轻易别离、独自登程的怨苦之意。 为生计、前程奔波,离家为官,这在普通夫妻之间都是十分平常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件为家庭带来光明前景的令人高兴的事情。对丈夫一腔深情的李清照却并不注重光宗耀祖或丈夫的前程,在乎的只是夫妻的恩爱。 所以,她才会埋怨丈夫的轻易离别,将自己独自留在家中。这种埋怨是没有道理的,正是词人这无理的埋怨,才透露出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 既然离别已经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李清照只能盼望着早日重聚。“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充满着热切的期待之情。 自从夫妻分手之后,李清照经常翘首遥望“云中”。其间,或许也有“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之类的误会,有满怀的希望和时时的失望,但是,李清照坚信丈夫对自己的爱情,坚信丈夫牵挂自己如同自己对他的思念。 当“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时候,大雁会捎来丈夫的书信,夫妻团圆的日子便指日可待。这种期待与自信,是对丈夫的深情眷恋,是对美满婚姻的最好回味,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希望。 李清照在古代社会里是幸运的,她有了一位心爱的丈夫,有了一段美满的婚姻。甚至是分手之后牵肠挂肚的思恋,也令人羡慕不已。 下片写别后的相思,脱口而出,自然感人。“花自飘零水自流”,写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就象春花不由自主地飘零、随着流水消逝而去一样。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词人感觉到一种“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况且,舜华转眼即逝,人生又有多少如春花一般的美好时光呢?词人不禁为此长长叹息。 李清照深深懂得丈夫对自己的思念也是相同的,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 于是,这种恋情别思就再也没有法排解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说明词人不堪相思的折磨,也曾做过多种努力,想把自己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归之失败,表面上眉头虽然舒来了,但心头的愁结依然如故。相思之情从外在的“眉头”深入到内心的深处,无论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