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桃夭》《诗经·周南·桃夭》译注题解:祝贺女子出嫁 原文 译文 注释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2。 之子于归3,宜其室家4。桃之夭夭,有蕡其实5。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6。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1.夭夭:花朵怒放的样子。 2.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 华:同花。3.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4.宜:和顺、亲善。5.蕡(fén 坟):肥大。 有蕡即蕡蕡。6.蓁(zhēn 真):叶子茂盛。 2.桃之夭夭诗句桃夭》 毛诗序:《桃夭》,后宫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墼民也。 题解: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诗人看见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诗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片断。 【原文】 桃之夭夭①, 灼灼其华②。 之子于归③, 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 有蕡⑤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3.桃夭古诗急着用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窗外的桃花在一夜之间盛开,那些黑,那些白 那些门人和说客,在墙外经过 马蹄声浅。 春意渐浓 早晨的阳光,细碎而均匀的洒落在竹简上 我躲在房间里清理竹简 公元纪年,和冷兵器时代的狼烟 我独自一人在刀尖上行走 我说过,曾经,你不是我的对手 我的对手是桃花,在远处冷冷地开 你追我至江边,我坐船离开中原 到南方,一个叫净慈寺的地方 我写下我一生中热爱的女子,他们的名字 比作桃花。傍晚,我从外面坐船回来 抱着净慈寺的桃花。 房内已经空无一人 我有点困了,想睡一会儿 来者,请在天黑之前回来 或从我身边经过,莫忘了叫醒我 为我扫去身上两千年来的风暴和积雪。 4.诗名里带桃夭字的诗词有哪些1、《桃夭》先秦·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 2、《清平乐·桃夭杏好》宋·毛滂 桃夭杏好。似个人人好。 淡抹胭脂眉不扫。笑里知春占了。 此情没个人知。3、《毛诗·桃夭》宋·陈普 一树夭夭灼灼华,满前万善意无涯。 春风比屋宜家子,谁识枢机在一家。 4、《玲珑四犯·秾李夭桃》宋·周邦彦 秾李夭桃,是旧日潘郎,亲试春艳。自别河阳,长负露房烟脸。 憔悴鬓点。5、《咏夭桃》隋·孔绍安 结叶还临影,飞香欲遍空。 不意馀花落,翻沉露井中。 6、《蝶恋花·秾艳夭桃春信漏》宋·王安中 娇红看小桃。 秾艳夭桃春信漏。 弄粉飘香,枫叶飞丹后。酒入冰。 7、《浣溪沙·艳杏夭桃两行排》宋·辛弃疾 艳杏夭桃两行排。莫携歌舞去相催。 次第未堪供醉眼,去年栽。春意才从。 8、《应天长·夭桃弄粉》宋·杨泽民 夭桃弄粉,繁杏透香,依然旧日颜色。奈彼妒花风雨,边阴过寒食。 金钗。9、《夭桃诗》铅华久御向人间,欲舍铅华更惨颜。 纵有青丘吟夜月,无因重照旧云鬟。 10、《踏莎行·临水夭桃》宋·黄庭坚 临水夭桃,倚墙繁李。长杨风掉青骢尾。 尊中有酒且酬春,更寻何处无愁。 5.桃之夭夭的出处以及全诗的解释【词目】:桃之夭夭 【读音】táo zhī yāo yāo 详解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近义词】溜之大吉、逃之夭夭 【反义词】岿然不动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是逃跑诙谐的说法 【解释】: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示例】: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不在话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