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安石《游钟山》诗句的意思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是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山”字出现了八次,一个字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出现得如此频繁,在整个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很罕见的。 可以说, 王安石正是借助于这个“山”的反复运用,不仅达到了回环反复的效果,在形式上取得了特殊的美感,而且在内涵上形成了特殊的意蕴。诗的一到四句构成了一个逻辑关系,即因为“终于看山不厌山”,所以才有“买山终待老山间”的想法与举动;又因为“买山终待老山间”,可以更认真细致地看 山,所以又才有“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的结果。 尽管无处不写到山,但在这一逻辑关系中,作者始终是作品所要表现的重点。而在对作者思想感情及 人生境界的表现上,“山”字起着特殊的作用。 诗中的山有两座山,第一座就是前二句所写的山,那是一座华丽的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似乎暗用了李白“相看两不厌山,唯有敬亭山”的诗意。 既然终日看都 不厌烦,那么由此可见钟山是多么有魅力。第二句是用买山的行为来说明钟山的魅力,而“终待老”三字更加突出了这种魅力。 在这种情况下,山还只是一个具有特 殊魅力的审美客体,诗人所看到的山还只是它的表层,吸引诗人的是山上的花这样的表面的东西。第二座是诗的最后两句所写的山,那是一座进入了悠闲自在境界的 山。 山上的花全部凋零,山还依然还是那座山,但是,它已经是一座精神得到了升华的山了,豪华落尽见真醇,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它就像一位得道的高人,去掉 了所有的浮躁与华美,进入了神完气足,闲静自在的境界。 这就更使诗人留连忘返了。这首诗表现上看来是在写山,但实际上却是在写人,甚至可能写的就是诗人自己。 早年的诗人,意气风华,投身政治,锐意改革,在别人看来是多么辉煌荣耀。改革 失败后,诗人隐居南京,多与钟山为伴,辉煌不再,荣耀不存,没有了从前的锐气,也就没有了从前的浮躁。 这山多像诗人自己!当然,山可能也未必就是诗人自 己,但是,它绝对表现了诗人的某种具有象征性的心路历程。在表面的写山过程中,暗含着极为深刻的寓意。 这使这首诗品味起来像寓言,又像偈语。诗中连用了八个“山”字,显然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有意的安排。 八个“山”字在诗中形成了回环反复之美,而且对称中有错落,更有特殊的韵味。八个“山”字 平均分配在四句中,每一句中都是两个“山”字。 但是,前二句中的“山”字分别出现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上,没有一个的位置相同,这就说明这两句是以错落为 主,主要想造成一种形式。 2.关于钟山的诗句(第一首)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第二首)一与钟山别,山中得信稀。 经年求法后,及夏问安归。野实充甘膳,池花当彩衣。 慈亲莫返拜,外礼欲无为。——送道琚上人还金陵(皎然)(第三首)南国隽秀,合让钟山。 夫惟石头虎踞,曾撼秦皇霸气;钟山龙蹯,堪当汉相嘉辞。晴日登览,石级入云。 紫霞耀目,绿海翻波。烟含松老,树大鹊鸣。 古梅藓暗,新竹露莹。曲径幽迷,惊禅房之突兀;娇音宛转,羡情侣之年轻。 蓝天湛湛,白云生生。张臂膀以欢呼,灵台澄澈;深呼吸以胸臆,肺腑清泠。 或者漫步雨中,彩伞摇曳。淅淅沥沥,欲幻欲真。 群山吐翠,万类生机竞显;高甍放彩,长虹情有独钟。数九寒梅,新春燕子,三夏碧荷,四季奇花。 王介甫留连于此,因筑半山;袁子才忘情于斯,遂购随园。钟山风景,得非人间仙境乎!钟山者,位于南京之东北郊也。 背倚三吴,襟带扬子。俯瞰东瀛,仰观巴蜀。 势比函淆,实金陵之保障;形同锁钥,关江左之存亡。立中山陵寝之上,东望栖霞,吴会,尽收眼底;西浴玄武,莫愁曾居水滨。 南起孝陵,兴衰都付流水;北立名冢,事迹应留口碑。三国英雄,六朝粉黛。 新亭泪堕,秦淮魂飞。乌衣巷深,居非王谢之子;建业水淡,味胜武昌之鱼。 紫竹调中,桃花扇底。商女歌亡国之音,诗人扼腕;条约签败军之后,志士抚膺。 草草,民国匆匆。生灵涂炭,日寇狰狞。 满目疮痍,芜城为之再现;天低吴楚,春梦岂得重温?大江东去,白浪滔天。革命洪流,滚滚向前。 血雨腥风,二十七遍寒暑;天翻地覆,三千万个英魂!红旗映日,天堑一朝腾细浪;领袖挥手,雄师百万过大江。(第四首)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咏史(李商隐)(第五首)系舟仙宅下,清磬落春风。 雨数芝田长,云开石路重。古房清磴接,深殿紫烟浓。 鹤驾何时去,游人自不逢。——游钟山紫芝观(耿湋)。 3.请问谁说过“一鸟不鸣山更幽”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宋 - 王安石 - 钟山即事. 本来王籍的《入若邪溪》中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而王安石也爱此诗,但却有意做了反而文章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注释】: ①钟山--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②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软姿态的意思。 ③幽--幽静、幽闲。王安石曾对黄庭坚说过,古诗"鸟鸣山更幽",我以为不如"不鸣山更幽"。 【诗意】: 王安石变法失利,辞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似脱去世故,其实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不平。 4.古诗钟山即事改编的作文200字钟山即事 宋 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注释】 ①钟山: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②即事:就眼前景物加以描写,有感于当前事物。 ③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姿态的意思。 ④茅檐相对坐终日:意思是说在屋檐下对着钟山坐了一整天。 ⑤一鸟不鸣山更幽:一声鸟叫都听不到,山中更显得幽静了。 反用梁代王藉《过若耶溪》“鸟鸣山更幽”意。王安石曾对黄庭坚说过,古诗“鸟鸣山更幽”,我以为不如“不鸣山更幽”。 幽,幽静,幽闲。 ⑥相对:对着山。 【鉴赏】 这首诗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 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 人呢?“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山林呢?连一声鸟叫都没有,那山林深处究竟有多幽静就可想而知了,何况还特意在“幽”前边着了一个“更”字呢?作品看似表露诗人心中的一种闲适自得,然而细细品味则不难体会出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 以上注释鉴赏来自网络搜索。可以当作素材。 适当改变 毕竟只有200字整天对着大山,连一声鸟叫都没有,那不叫‘幽静’,应该是‘死寂’,令人恐惧。 5.【钟山即事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美景的幽】诗词原文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大意是,山间的溪水在竹林中无声无息的环绕流淌,竹林边的花草也在浓浓的春意中默默地摆弄着娇羞柔美的身姿.在屋檐下对着钟山整整静坐了一天都没听见一声鸟叫,真是太幽静了.这首诗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人呢?“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山林呢?连一声鸟叫都没有,那山林深处究竟有多幽静就可想而知了,何况还特意在“幽”前边着了一个“更”字呢?作品看似表露诗人心中的一种闲适自得,然而细细品味则不难体会出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令人读来身生战栗,心生恐慌.其中,“无声”,“绕”字,生动的描绘了竹间流水的恬适悠然之感,“弄”字又展现了花草所带来的那种祥和温馨之美.“一鸟不鸣”反用梁代王藉《过若耶溪》“鸟鸣山更幽”.王安石曾说,“鸟鸣山更幽”,我以为不如“不鸣山更幽”.希望可以帮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