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古诗咏 荷 诗·词·文 【咏白莲(其二)】 唐·皮日休 细嗅深看暗断肠,从今无意爱红芳。 折来只合琼为客,把种应须玉甃塘。 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 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 【莲】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独芙蓉】 唐·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鶒游。 【菩萨蛮】 荷花 宋·陈与义 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 红少绿多时,帘前光景奇。 绳床乌木几,尽日繁香里。 睡起一篇新,与花作主人。 【卜算子】 荷花 宋·辛弃疾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 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 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涉。 【南乡子】 李绚 乘彩舫,过莲塘, 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 争窈窕,竟折团荷遮晚照。 【高荷】 唐·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荷花】 唐·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醉桃源】 芙蓉 宋·吴文英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 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 凭栏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 【五律 荷】 清·纳兰性德 鱼戏叶田田,凫飞唱采莲。 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 美人怜并蒂,常绣枕函边。 【秋莲】 元·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卜算子 咏莲】 清·吴绡 谁种白莲花。秋到花开处。 陶令腾腾醉欲归。香满庐山路。 莫笑出青泥。心净还如许。 一片琉璃照相馆影空。常向波中住。 【咏同心莲】 昭明太子 江南采莲处,照灼本足观。 况等连枝树,俱耀紫茎端。 同逾并根草,双异独鸣鸾。 以兹代萱草,必使愁人欢。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唐·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题白莲】 唐·白居易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小庭水植率尔成诗】 钱微 泓然一缶水,下与坳塘接。 青菰八九枝,圆荷四五叶。 动摇香风至,顾盼野心惬。 行可采芙蓉,长江讵云涉。 【南轩盆植重台莲移种池】 宋·梅尧臣 彤云赤雾生绿房,朝霞变蕊朱粉光。 白玉入泥不满盎,羽盖裹露明目口。 浊水一石乱蛙龟,凿池五丈如斗方。 萍根科斗得自在,荷芰明年出水央。 【房莲】 宋·司马光 2.苏教版的必背古诗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集锦 席桥中学语文备课组 刘正辉整理 第五册(课内) 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 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岛殷情为探看。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四册(课内)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 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少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 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课外)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寒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寂,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第三册(课内)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这挂 长林梢,下这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月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课外)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鱼时。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 3.苏式.古诗苏东坡有《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开头两句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就出在这里。“旧书”指的是经典,所以要“熟读深思”。《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 人有从(董遇)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意自见。 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这诗句原是安慰和勉励那考试失败的安敦秀才的话,劝他回家再去安心读书,说“旧书”不嫌多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固然经典值得“百回读”,但是这里着重的还在那读书的人。简化成“百读不厌”这个成语,却就着重在读的书或作品了。这成语常跟另一成语“爱不释手”配合着,在读的时候“爱不释手”,读过了以后“百读不厌”。这是一种赞词和评语,传统上确乎是一个评价的标准。当然,“百读”只是“重读”、“多读”、“屡读”的意思,并不一定一遍接着一遍地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