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唐诗诗人的雅号例如诗仙李白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si=9。 2.盛唐最杰出的诗人有什么的美誉盛唐一般指唐玄宗开元年间 开元年间著名诗人有:李白:(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与李白并称“大李杜”。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有“诗狂”之称。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张九龄:(678-740), 一名博物,字子寿,誉为”岭南第一人”。 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及曲江、乐昌、仁化、南雄、翁源、英德等县地)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 高适:(约700— 765),字达夫,渤海(今河北景县)人。少孤贫,潦倒失意,长期客居梁宋,以耕钓为业。 又北游燕赵,南下寓于淇上。后中有道科,授封丘 尉。 后弃官入陇右节 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安史之乱,升侍御史,拜谏议大夫。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誉为”诗佛”开元年间进士。 官曾做到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优闲生活。 王维不但善于写诗,而且画画得也很好,苏东坡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 擅长七言歌行,用歌行体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为唐诗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开元十三年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晚年在帮乡隐居。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 诗内容丰富,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常建:(708-765?),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丁仙芝:(生卒年不详),一作丁先芝,字元祯,唐·江南东道润州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早年应试落第。 开元十三年(725年)登进士第,开元十八年(730年)授主簿、余杭县尉等职。与储光羲友善,同为太学士。 工诗文,擅写短诗,善于描绘壮阔的场景,颇负诗名。唐代开元年间著名诗人。 储光羲(约706~约763),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 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 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下□等县尉。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山的别业。 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士。 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 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其与王维友善,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也。如果只要美誉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 3.求唐诗 诗人的雅号 例如 诗仙李白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4.发白帝城古诗《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 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5.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那(优美韵律)的古代诗歌尤其让泱泱中华无愧于“文明古国”的美誉.你瞧,高鼎的《村居》写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春景图,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描写出(炎炎)的夏日里杭州西湖的独特风光;提到风清月明的秋天,你自然会想到“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一千古佳句;而置身于(银装萧素)的冰雪世界中,你更会由衷地赞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诗句真把冬景写绝了。 6.唐诗的特征1、唐诗形式是多样: 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2、唐诗的风格丰富多彩、推陈出新: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扩展资料: 唐诗繁荣的原因: 在隋末的农民蜂起的大起义中,原隋朝大官李渊和他的儿子们(世民与兄建成),其中李世民功劳卓著。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 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 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