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秋天斗蛐蛐有关诗句

一、关于“蛐蛐”的诗句有哪些

1、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白居易《夜坐》

全文如下:

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

曙傍窗间至,秋从簟上生。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

2、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宋之问《七夕》

全文如下: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3、蟠蟀声中,芭蕉叶上,怎得争如许。——王之道《念奴娇·黄花照眼》

全文如下:

黄花照眼,对西风庭槛,为渠凝伫。准拟登高酬一醉,底事晚来微雨。蟠蟀声中,芭蕉叶上,怎得争如许。龙山何处,无言暗想烟树。

须知天意随人,重阳晴未晚,不须频诉。幸有兵厨三万斛,足助赏心欢趣。千里江山,两行珠翠,端为骚人付。层楼飞观,应容老子追步。

4、眼底朱甍画栋,往往人非物是,蟋蟀自鸣秋——吴潜《水调歌头·天宇正高爽》

全文如下:

天宇正高爽,更蹑最高楼。长风为我驱驾,极目海山头。不用牛山孟浩,不用齐山杜牧,人景自堪酬。举酒酹空阔,汗漫与为游。

捻黄花,怜白首,恨难收。颓龄使汝能制,何待更封留。眼底朱甍画栋,往往人非物是,蟋蟀自鸣秋。万里一搔首,无处著萧飕。

5、画堂蟋蟀怨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陆游《感秋》

全文如下:

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万事从初聊复尔,百年强半欲何之?画堂蟋蟀怨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6、未甘蟋蟀专清夜,已叹梧桐报素秋。——陆游《客思》

全文如下:

两鬓星星久倦游,凄凉况复寓南州。未甘蟋蟀专清夜,已叹梧桐报素秋。

绮语安能敌生死,热官正欲快恩雠。空堂饱作东归梦,梦泊严滩月满舟。

7、梧桐落井床,蟋蟀在书堂。——陆游《秋晚》

全文如下:

梧桐落井床,蟋蟀在书堂。徂岁聿云暮,揽衣慨以慷。

一生常蹭蹬,万事略更尝。赖有铭心语,南华论坐忘。

8、蟋蟀更可念,岁暮依客床。——陆游《岁暮》

全文如下:

离离井上桐,郁郁墙下桑,零落岂不悲,无奈中夜霜。

蟋蟀更可念,岁暮依客床。客亦自孤寂,衣篝歇残香。

一灯挂西壁,耿耿青无光。援笔欲写愁,三喟不成章。

9、梧桐败叶飘犹少,蟋蟀雕笼卖已多。——陆游《新秋》

全文如下:

衰发成丝奈若何?更堪日月疾飞梭。梧桐败叶飘犹少,蟋蟀雕笼卖已多。

岁乐喧呼沽酒市,夜凉凄断采菱歌。老夫亦动秋风兴,欲倩邻翁买钓蓑。

10、蟋蟀在堂露盈墀。念君远游常苦悲。——陆机《燕歌行》

全文如下:

四时代序逝不追。寒风习习落叶飞。蟋蟀在堂露盈墀。念君远游常苦悲。

君何缅然久不归。贱妾悠悠心无违。白日既没明灯辉。夜禽赴林匹鸟栖。

双鸠关关宿何湄。忧来感物涕不晞。非君之念思为谁。别日何早会何迟。

二、赞美蟋蟀的诗句有哪些

1,《蟋蟀》先秦 佚名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译文:天寒蟋蟀进堂屋,一年匆匆临岁暮。

今不及时去寻乐,日月如梭留不住。行乐不可太过度,本职事情莫耽误。

正业不废又娱乐,贤良之士多警悟。 2,《游子吟》唐代 顾况 泬寥群动异,眇默诸境森。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译文:天气晴朗各种动物们都出来觅食,在那一望无际的森林里随处可见。

因少有人来石阶上已长满青苔,不时传来的蟋蟀声更让人觉得凄冷萧瑟。 3,《九辩》先秦 宋玉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译文:徘徊不止独自徙倚啊,听西堂蟋蟀的鸣声传透。

心中惊惧大受震动啊,百般忧愁为何萦绕不休? 4,《蟋蟀》唐代 齐己 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译文:蟋蟀的声音和蟪蛄声音不一样,听来听去很好听。没有风的话就在有竹子的院子里,有月亮就在莎庭里。

5,《齐天乐·蟋蟀》宋代: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

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译文:诗人庾信先是在吟《愁赋》,接着又听到一阵凄切的私语声,原来是蟋蟀在叫。

露水打湿了门上的铜环,青苔侵入了井边的石板,这些地方都曾听到过它的叫声。 哀怨的声音好像是在倾诉着什么,正当思妇失眠,起来寻找机杼,想织锦书寄给远方的时候。

在列着画有青山的曲折屏风的闺房里,夜气凉透,孤居独宿,那是怎么样的心情啊! 黑暗中西窗外又刮起了风雨,为什么这虫声老是应和着砧杵声,断断续续地响个不停呢?它在旅舍里迎接寒秋,在离宫中凭吊冷月,该是另有许多伤心的事罢! 《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曾描写过它,那些诗句像是率意而为之的。可笑的是世上那些无知小儿女,他们蹲在篱笆旁,兴高采烈地喊叫着:快拿灯来,有蟋蟀!殊不知如果将此虫声谱成琴曲,一声声地弹奏出来,听上去一定是更加悲苦的。

三、有没有人知道关于蟋蟀或者蛐蛐的古诗

1、《游子吟》唐代:顾况 泬寥群动异,眇默诸境森。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立身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翻译:天气晴朗各种动物们都出来觅食,在那一望无际的森林里随处可见。

因少有人来石阶上已长满青苔,不时传来的蟋蟀声更让人觉得凄冷萧瑟。想要立足以展才能,却始终不得机会,道路险阻不容有一点闪失。

三年了还不能回到故乡,安定无忧的生活仿佛已与我有千里之遥。 2、《东城高且长》两汉:佚名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翻译: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的吹起。

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

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3、《短歌行》魏晋:陆机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翻译:因为人的寿命短促,虽然临觞作乐,也只能悲歌慷慨,难以忘怀忧愁。

人生在人世间,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样,转瞬就会逝去。时间不会重新再来,花也不可能再次开放。

苹只在春天绽放光彩,兰只在秋天发出芬芳。剩下的日子苦短难耐,过去的日子让人感到苦闷惆怅。

人应当及时享乐,因与友人相会而快乐,以分别而感到悲伤。哪里会没有这样的人生感触,只是因为见到我的朋友而忘却忧愁了。

我的酒肴十分美好,就让自己尽情地品尝享受吧!去吟咏短歌,及时取乐,而不至于荒废岁月。 4、《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唐代:李白 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

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 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 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翻译:食品基本都是邻居的洗衣的老妇女供给,闲来无事就收拾阅读书简。

菜园里的蔬菜长的稀稀拉拉的。蜘蛛到处布网,蟋蟀声声急噪憋屈。

厨房许久已经没有生火,砧板刀柄都长满了绿毛霉菌。 扔下筷子,解开鹔鹴拿去卖了,换酒回来北窗下痛饮大醉。

知道丹徒的刘穆之吗?有朝一日,青云直上,不可限量。也许有一天,我将用黄金的果盘,盛满槟榔,让你吃个痛快。

我现在来求官,等我功成名就,我将拂衣而去,云游五湖四海三山。 5、《从军诗五首·其三》两汉:王粲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翻译:随军千里去征战,讨伐那盘踞东南的孙权。船船相并沿着大江而下,夜晚将至还未抵岸。

眼前太阳半落西山,林梢上尽是夕阳的余晖。两岸的蟋蟀声此起彼落,江上的孤鸟翩翩飞翔。

征夫的心中有所思念,凄凄怆怆让我哀伤。走下战船登上那高处的阵地,草叶上的夕露沾湿了衣衫。

回身赴帐上床休息,我心中的苦闷诉给何人。既然自己已参加了战斗,怎么能时时挂念一己之私。

作战中随时献出生命,这种道理怎可违背!。

四、古代斗蛐蛐的习俗

当夏末秋初,草长露滋,郊野虫声四起,掏蛐蛐的朋友们,肩荷蛐蛐扦子(扦头铁制如花枪头,木柄长三四尺,用以掘土撬石),扦头上挂旧长水柳斗罐,斗口缝白布口袋,袋口捆一寸直径的圆筒或洋铁筒,塞以老玉米核,可以盛放蟋蟀。虫入罩中,对准竹筒,绝不会逃逸和伤损。

以贩蟋蟀为生的,要用辘轳井的大柳斗罐,为隔离佳虫,免受咬伤,要用小型蚂蚱笼。此外尤需要的是蛐蛐罩子。儿童玩的粗制铁丝方孔罩,一季便扔,绝无保存必要。成人所用的罩子,系用铜丝或铁丝拧成双股灯笼锦,翻口弯肚,罩把缠白小线,美观坚固。还有探子,以竹棍上缚鼠须,可以撩拨穴中潜伏的蟋蟀,使其一怒,冲口而去。至于水壶、酒咂壶、干粮袋,是远行掏蛐蛐的必备之品。一日长征,十日粮唾手可得。即遇大翅,亦可卖一二元,更不必说上谱名种了。就是劣种如梆儿头的,也可放在大柳斗罐内卖“抓老虎”。以前北京有蛐蛐赵和蛐蛐文子两家,赵以孵秋虫得名,文以善掏蛐蛐得名。赵死已十四年。前年于京西金家村见蛐蛐文子觅饮水,已两鬓星星了,谈饮许时,指柳罐对我说:“此中所得,一家半年可以不致挨饿了。”说罢,匆匆别去。 掏蛐蛐的人,对于蟋蟀产地的审别很精细,何地有无,一看便知。大凡山石之地多斗种,草土之地多鸣虫。儿童则于近郊捉捕,蹑行草深土坡,菜园豆地,篱笆墙角间,所有唧唧之声,不辨优劣,即用探子撩拨,如不出,用气吹,并用手拍脚跺近旁土坡,以求震动穴中蟋蟀,令其蹦出。如仍不出穴,必是穴深,可用水灌。灌仍不出,必穴有曲折,即用蛐蛐扦掘穴的四周,待跃出,仍用蛐蛐罩扣住。但扦掘容易伤虫,非不得已时不用。蟋蟀进罩以后,用探子驱逐到罩子上端,即可放入柳罐中了。归来树下厮斗,弃甲曳兵,在所不问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