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木瓜有关的诗句

一、有关木瓜的诗句有什么啊

【舞曲歌辞·白纻歌二首其二】王建馆娃宫中春日暮,荔枝木瓜花满树。

城头乌栖休击鼓,青娥弹瑟白纻舞。夜天燑燑不见星,宫中火照西江明。

美人醉起无次第,堕钗遗佩满中庭。 此时但愿可君意,回昼为宵亦不寐,年年奉君君莫弃。

【叙怀二首其二】张九龄晚节从卑秩,岐路良非一。既闻持两端,复见挟三术。

木瓜诚有报,玉楮论无实。 已矣直躬者,平生壮图失。

去去勿重陈,归来茹芝术。【投张太祝】贾岛风骨高更老,向春初阳葩。

泠泠月下韵,一一落海涯。 有子不敢和,一听千叹嗟。

身卧东北泥,魂挂西南霞。手把一枝栗,往轻觉程赊。

水天朔方色,暖日嵩根花。达闲幽栖山,遣寻种药家。

欲买双琼瑶,惭无一木瓜。 【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其一】段成式长担犊车初入门,金牙新酝盈深樽。

良人为渍木瓜粉,遮却红腮交午痕。风吹榆荚叶,雨打木瓜花。

(炙毂子《诗格》)【菩萨蛮】朱敦儒芙蓉红落秋风急。夜寒纸帐霜华湿。

枕畔木瓜香。晓来清兴长。

轻舟青箬笠。短棹溪光碧。

去觅谢三郎。芦花何处藏。

【中吕】【阳春曲】 李德载木瓜香带千林杏,金橘寒生万壑冰,一瓯甘露更驰名。 恰二更,梦断酒初醒。

【元和令】石子章外头花木瓜,里面铁豌豆。横琴弹彻凤凰声,两厌难上手。

当初说尽海山盟,一星星不应口。

二、含有木瓜的诗句

【舞曲歌辞·白纻歌二首其二】王建

馆娃宫中春日暮,荔枝木瓜花满树。

城头乌栖休击鼓,青娥弹瑟白纻舞。

夜天燑燑不见星,宫中火照西江明。

美人醉起无次第,堕钗遗佩满中庭。

此时但愿可君意,回昼为宵亦不寐,年年奉君君莫弃。

【叙怀二首其二】张九龄

晚节从卑秩,岐路良非一。

既闻持两端,复见挟三术。

木瓜诚有报,玉楮论无实。

已矣直躬者,平生壮图失。

去去勿重陈,归来茹芝术

三、诗经里与木有关的诗句

挚爱小慧cmHO3 :你好。

《诗经》与木有关的诗句。

《周南 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卫风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小雅 鹿鸣之什 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

《小雅 出车》: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小雅 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南有樛木,甘瓠累之。

《小雅 节南山之什 小宛》:温温恭人,如集于木。

《小雅 节南山之什 小弁》:

伐木掎之,析薪扦矣。

《小雅 节南山之什 巧言》: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小雅 谷风之什 古风》: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小雅 鱼藻之什 角弓》: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大雅 荡之什 抑》: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惟德之基。

四、与木瓜相关的成语

投桃报李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礼尚往来。

出处: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典故: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是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五、关于诗经卫风木瓜的成语有哪些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礼尚往来。

出处: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典故: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是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六、君子于役和木瓜的叙事抒情各有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王风·君子于役 《诗经·国风》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白话译文 丈夫服役去远方,服役长短难估量,不知到了啥地方?鸡儿已经进了窝,太阳也向西边落,牛羊成群下山坡。

丈夫服役在远方,教我怎不把他想?丈夫服役去远方,每日每月恨日长,不知何时聚一堂?鸡儿纷纷上了架,太阳渐渐也西下,牛羊下坡回到家。丈夫服役在远方,但愿不会饿肚肠!《国风·王风·君子于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全诗二章,每章八句。

此诗从日常生活中鸡进笼了、羊牛回家了而自己的丈夫还没有回来,写妻子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人情之习见,语言之真朴,怀念丈夫之深切,千百年以下感人肺腑。全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

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然后诗中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表达女主人公怅惘的盼望和期待;最后这种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

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

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解释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切的)。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

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

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

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

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

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

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

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

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重复的了。

卫风·木瓜 《诗经·国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白话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仅为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国风·卫风·木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关于此诗主旨有很多争论,经过汉人、宋人、清人乃至当今学者的考释,对此诗,文学史上大致出现了“美齐桓公说”“男女相互赠答说”“朋友相互赠答说”“臣下报上说”“讽卫人以报齐说”“讽刺送礼行贿说”“表达礼尚往来思想说”等七种说法。

在艺术上,全诗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而句式的参差又造成跌宕有致的韵味,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卫风·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

七、谁能说说关于"木瓜"的东西,诗词歌赋,文章杂谈,一句话的也行^^

《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

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

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

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

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

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本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

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

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

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

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

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显然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

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