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证人怨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

【小题1】 “复”字是“又”的意思,与前后文“岁岁”“朝朝”相照应,写出了征人征戍的时间长,征戍生活的单调枯燥,流露一种对征戍生活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感。

【小题2】前二句主要从时间的角度写征人的感受、情绪,后二句则从空间的角度张大视角,青冢——黄河——黑山,展示征戍地域之广阔,同前面的“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的重复,单调感一脉相承。 诗的前半写征戍无止期,后半则写征途无尽头,结构上也恰好对称,第三句则用王昭君埋于青冢的典故,透着“欲归无计”的渺茫,全诗构思精巧,极富有表现力。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关键词的能力。 “复”字在文中是“又”的意思,说明抒情主人公年年岁岁都在金河和玉门关一带征战。

由内容和题目可知,诗歌表达了长期征战边关的怨恨又无可奈何之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

由于本诗前后分别叙事写景,分析情感的重点在于抓住诗歌描写的“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白雪、青冢、黄河、黑山”等意象,这些意象强烈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长期征战边关,欲归无计,无可奈何,前程渺茫哀怨之情。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古诗《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⑴,朝朝马策与刀环⑵。

三春白雪归青冢⑶,万里黄河绕黑山⑷。

⑴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⑵朝(zhāo)朝:每天,日日夜夜。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⑶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青冢(zhǒng):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⑷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小题1: “复”字是“又”的意思,与前后文“岁岁”“朝朝”相照应,写出了征人征戍的时间长,征戍生活的单调枯燥,流露一种对征戍生活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感。

小题2:前二句主要从时间的角度写征人的感受、情绪,后二句则从空间的角度张大视角,青冢——黄河——黑山,展示征戍地域之广阔,同前面的“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的重复,单调感一脉相承。诗的前半写征戍无止期,后半则写征途无尽头,结构上也恰好对称,第三句则用王昭君埋于青冢的典故,透着“欲归无计”的渺茫,全诗构思精巧,极富有表现力。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关键词的能力。“复”字在文中是“又”的意思,说明抒情主人公年年岁岁都在金河和玉门关一带征战。

由内容和题目可知,诗歌表达了长期征战边关的怨恨又无可奈何之情。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

由于本诗前后分别叙事写景,分析情感的重点在于抓住诗歌描写的“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白雪、青冢、黄河、黑山”等意象,这些意象强烈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长期征战边关,欲归无计,无可奈何,前程渺茫哀怨之情。 。

4.诗歌鉴赏 征人怨 柳中庸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

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