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总面积最大的狂草唐诗宋词书法作品是谁创作的纪录编号:12217-1405-01 纪录性质: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纪录来源:世界纪录协会数据库 纪录详细: 世界上总面积最大的狂草唐诗宋词书法作品——冯振创作的《巨幅狂草》 证书编号:12217-1405-01 颁证日期:2014年6月5日 中国山东省郓城县冯振先生于2014年2月创作的狂草唐诗宋词书法作品《巨幅狂草》,作品总面积为220平方米,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总面积最大的狂草唐诗宋词书法作品世界纪录。 The largest wild scribble calligraphy works of Chinese poems in the world---- Huge Scale Wild Scribble Created by Feng Zhen Huge Scale Wild Scribble, the wild scribble calligraphy works of Chinese poems, created by Feng Zhen in February 2014, who is from Yuncheng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With a total area of 220m2 it set the world record granted by the World Record Association for being the largest wild scribble calligraphy works of Chinese poems in the world. 2.《古诗四帖》的狂草书法有什么特点《古诗四帖》,墨迹本,五色笺,狂草书。 此帖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凡40行,188字。 无款,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i射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从笔法上讲,初唐晚期的褚遂良,在笔法有所探求,提出“用笔当须如印印泥”的说法,但在笔法上未能有突破性进展。 至盛唐时期的张旭、颜真卿则创造出一全新的境界。正如颜真卿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所说:“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 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正是张旭明确提出了“藏锋”如“锥画沙”,笔画“沉着”如力透纸背的形象比拟。 这在书法史上是有创造性的,也是同此帖笔《古诗四帖》法可以印证的。 3.张旭的书法作品《古诗四帖》 张旭书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张旭以独特的狂草书体,在名贵的"五色笺"上,纵情挥写了南北朝时期两位文豪谢灵运与庾信的古诗共4首(见图,局部)。作品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自如,有急有缓地荡漾在舒畅的韵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草书之美其实就在于信手即来,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收藏这幅作品的是辽宁省博物馆。 《草书心经》 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早见于《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经》碑目下写明张旭,此前碑林中有明成化年间知府孙仁从百塔寺移来的《草书心经》,《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对这两种草书"心经"都录,其"心经、肚痛帖、千文断碑"条下注"均张旭草书,无年月",并称"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晚见于民国三年(1914年)《碑林碑目表》,但此后便下落不明了。 《肚痛帖》 《肚痛帖》:单刻帖。无款。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千变万化,神采飘逸。全帖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气韵生成。 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 《郎官石柱记》 全名《尚书省郎官石柱记序》,唐人陈九言撰,张旭正书。《郎官石柱记》是传世最为可靠的张旭真迹,张旭郎官石柱记孤本拓本原石久佚,传世仅王世贞旧藏"宋拓孤本",现藏日本。历来评价甚高。此石宋时已有刻本。字体取欧阳询、虞世南笔法,端庄严谨,不失规矩,展现出楷书的精妙。《宣和书谱》中评说:"其名本以颠草,而至于小楷行草又不减草字之妙,其草字虽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此序楷势精劲凝重,法度森严,雍容闲雅兼而有之,是张旭存世的重要楷书作品。 4.狂草的书法特点狂草或称大草,严格意义上讲大草是张芝在“今草”基础上后来绎展连绵大草。 晋代王羲之的草书,笔画连属而字与字很少连锦,被后人称为“小草”相对于“大草”而言。而他的儿子王献之却有时连锦,有时点画狼籍的“大草”为后人推尚,至唐出现张旭怀素才出现了草书的极致“狂草”。 狂草艺术特点之一,就是体势左绕右转,线条连续不断,富于夸张,每个字相互连接的过程中,打破了汉字传统的规矩,或拉长、或变短、或参差、或两个字相互支撑补充,乍一看好象是一个字,其实是两个互相依存的字,即两字作一字合写。 草书艺术特点之二,笔法与结体上与楷书完全不同,它的旋转连绕,概括了很多点画,即似龙如蛇的曲曲弯弯把我国文字笔画简化为一笔一字,兼有两笔者,最多不超过三笔,孙过庭《书谱》中论及草书“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也就是说,草书用点画表现意向的东西,字正确与否关键在使转中成字,在使转中区分不同的字,故草字不同与楷书,它与楷书间表达的正好相反,楷书靠每个字的点画到位而成字,在使转中才体现不同作者的书写特点及气度。 草书艺术特点之三,草书富有浪漫色彩,且布局变化极大,在豪放洒脱中尽情放纵,游仞于规矩之间,狂而不乱,不同的草书大家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气势,诸如行云流水、枯藤缠绕、飞沙走石……它是一种性灵的流露,兴之所致,没有刻意布局,却天然成趣,处处恰到好处,笔笔行行蕴涵辩证关系……正因为草书以上三种典型的特点,历史上真正的草书大家,难能可贵,令后人敬仰崇拜,又让后来者学而无所适从,望而生畏,好象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高不攀的草书大山。 草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枝奇葩,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其它书体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古人当初创立草书是因为适应快速写字的需要,还是晋唐书家在前人草书的基础上演变、完善、充实使其成为一种纯欣赏的艺术,草书艺术尤其是狂草艺术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形式,其艺术价值;学习难度及独具特征的线条质美;高度的抽象性;草法布局的恰到好处;随意使转中的规矩法度不失;是任何一种书体无法比拟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近年来,随着思想的进一步活跃,文化进一步开放,艺术发展呈多元化发展景观,草书艺术尤其是狂草艺术,愈来愈被人们喜爱。 草书是汉字演变过程中逐渐诞生的,因为汉字的演变其实就是繁至简,由最初的甲骨文到秦篆书,再到汉隶,人们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规律——即从规整繁锁到草率简洁快捷。因此,草书始终伴随着汉字的演变,成为汉书发展的主线。 秦篆以前,人们对汉字只是实用中创立许多诸如象形、意会等文字,无所谓美化文字,汉隶兴起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汉字的美化,也就出现了隶书的“蚕头雁尾”,笔画出现了粗细变化等。草书的形成主要是当时为书写方便“赴速急就”后汉形成章草,即汉元帝时史游《急就章》定名于汉章帝“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书断》语。 章草也称古草是为了区别于后来张芝创立的“今草”而言。如今草书的广义,当然包括章草(古草)今草、狂草。 草书发展到狂草,从文字的语言工具作用来讲,它已大大地削弱了汉字书写的实用性,更大大地增加了汉字可识的难度。但从对汉字的美化来讲,它却是更具备了草书的丰富性和艺术性。 狂草对书写的书法家而言,成为他们纯艺事活动,对观赏者来说,则是增添了他们清新的艺术品味。艺术贵在创新,贵在创作,贵在抒情。 狂草与其他书体相比较占尽了这种优势,因此它的开创、确立,并能保持艺术生命的长久,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草书创造受社会大背景影响。 中国书法史其实就是紧紧围绕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中的一个缩影,是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就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一个侧面。回顾历史,许多书法家大部分都是当时社会上层建筑的领导者或是士大夫贵族之类,他们在当时社会,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或多或少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中国每个朝代书法史都受到各朝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也就是社会大背景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中国书法史的进程,影响着各朝代书家的发展轨迹,也就是社会大背景影响着当时社会的精英群的产生,每个时代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历史长河会出现不同时期的历史精英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比如,历史发展中社会背景是连年战争,这一时期的精英以将军为多,同样书法家的成长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很大。 汉创草书。 汉代自高祖刘邦建国,经二十五帝历时四百余年,当时社会,人民百姓摆脱秦皇苛政,社会逐步稳定,天下归一,人们安居乐业,加上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诸代帝王重视科举选才,中央政府官办创置“秘阁”搜集天下字画,尤其是光武帝兴创“鸿都学”对当时书法艺术推进起到很大作用。 东西两汉崇尚礼教,统治者用书法艺术点缀朝政,彰显文治武功,官吏入仕必经科举选拔,平常。 5.傅山的《草书五律诗轴》有哪些书法特点《草书五律诗轴》,现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绫本,长185.7厘米,宽51厘米。 此轴书录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五言诗一首,末识“书为松初先生词伯教政”,款 署“傅真山”,下钤“傅山印”。此轴无藏印,具体书写时间不详,从书风判断, 当属傅山中晚期作品。 此轴书法笔势雄奇,连绵飞动,起伏跌宕,字间连带自然,表现出生气郁勃 的宏大的气势,体现了书法家极强的个性。结字不求工稳,单个字显得欹侧不稳, 然通幅观之,气韵生动,结构自然,字形大小的变化更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和跃动 感,给人以朴拙遒美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