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纪年

1.

1..年几何矣(打商朝一国君名)——盘庚2.八一(打一历史纪年名称)——战国3.保护庄稼(打一汉代名将)——卫青4.半部春秋(打一朝代名)——秦朝5.试金石(打一当代名僧)——鉴真6.东方欲晓(打一明代科学家)——徐光启7.舢(打一句唐诗名句)——轻舟已过万重山8.冰河解冻(打一宋代历史地名)——开封9.良药苦口利于病(打一南宋词人)——辛弃疾10.不能忘记过去(打一部史书名) ——《史记》 建业、建康.金陵.应天、天京 1.秦始皇2.汉武帝3.唐太宗4.宋太祖5.成吉思汗。

2.唐诗是怎样“发表”的呢

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

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

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

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 诵,杜甫的诗友苏涣曾到杜甫船上拜访,当面吟诵自己的诗给杜甫听。 2。

投诸名流。唐代许多举子文士为了获得声誉,顺利及第,就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名流,以便广为流传,谓“行卷”的方式。

如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诗就是献给当时 闻名诗人张籍的。3。

即席赋咏。如大历年间卢纶、韩雄、李端等所谓“十才子”,即常奔走于王公贵戚的晚宴席上赋咏酬答而名声大振。

李商隐《初食呈座中》、《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也是即席赋咏之作。4。

墙壁题诗。驿馆、驿亭、寺观等公共场所的墙、柱成为唐代诗人约定俗成的诗歌“发表园地”。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题诗》中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元稹) 诗。”唐代诗人也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发表”诗作。

据记载,饶州干越亭上的题诗达上百首。晚唐诗人张祜曾在全国各地几十座著名寺观里题过诗。

此外,中唐以后还流行用“诗板” 题诗,然后挂起来。唐代诗人“发表”诗作的方式很多,“一个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3.古诗宋词

① 春江花月夜 年代:唐代 作者:张若虚 体裁: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推荐一首较长的乐府诗 。) ②三 字 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白黑。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

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曾玄。 五伦者,始夫妇。

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

当顺叙,勿违背。 有伯叔,有舅甥。

婿妇翁,三党名。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故,明句读。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源。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者,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此二篇,在礼记。

今单行,至治平。 四书通,孝经熟。

如六经,始可读。 六经者,统儒术。

文作周,孔子述。 易诗书,礼春秋。

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

号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箸六官。

仪礼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礼记。

述圣言,礼法备。 王迹息,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王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尔雅者,善辨言。

求经训,此莫先。 古圣著,先贤传。

注疏备,十三经。 左传外,有国语。

合群经,数十五。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古九流,多亡佚。

取五种,修文质。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

尧舜兴,禅尊位。号唐虞,为二帝。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

周道衰,王纳坠。逞士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先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赵宋兴,受周祥。十八传,南北混。

辽兴金,皆夷裔。元灭之,绝宋世。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碛。

太祖兴,称大明。纪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宛平。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毁。

清太祖,兴辽东。金之后,受明封。

至世祖,乃大同。十十世,清祚终。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

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

4.《唐诗纪亊》的内容 写了什么 谁写的

唐诗纪事》 《唐诗纪事》 作者:佚名 以诗系事的唐代诗人及作品评论汇集。

南宋计有功编撰。计有功,生卒年不详。

字敏夫,自号灌园居士,邛州安仁(今四川邛崃东北)人。宣和三年(1121)进士。

绍兴五年(1135)以右承议郎知简州,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绍兴七年赴临安奏对,向高宗献所著《晋鉴》,升任直秘阁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

绍兴二十八年知眉州,后移知嘉州。他是南宋抗金名将张浚的从舅,曾参与张浚幕府,参赞抗金军事活动。

此书81卷,收唐代诗人1150家,内容极为繁富。唐代很多作家作品到宋代已日渐湮灭失传。

计氏编撰此书的目的,主要为保存唐代诗歌文献。据自序说:他闲居寻访,凡唐代“三百年间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碑志、石刻,下至一联一句,传诵口耳,悉搜采缮录。

间捧宦牒,周游四方,名山胜地,残篇遗墨,未尝弃去”。其编纂方法:凡是唐代诗人,有名必录;对每一诗人的作品,或录名篇,或存全璧,或记本事,兼采品评;凡其人可考的,则撮述其世系爵里和生平经历,使“读其诗,知其人”。

其编纂原则:主要是搜集诗歌,采辑资料,述而不作。 在《唐诗纪事》以前,记录诗人遗闻轶事、以诗系事的著作,如孟□《本事诗》和范摅《云溪友议》等,虽已出现,但有系统、有目的地把唐代诗人的生平、作品及评论等资料汇集成书,则自计氏始。

后来《宋诗纪事》和《明诗纪事》等,都是受此书的影响而编纂的。但是,此书也存在不少问题。

计氏选录的作品,较多是为封建帝王歌功颂德的应制诗和试帖诗,对达官贵族的投献应酬诗以及流连光景之作,而对批判时政、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却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对辑录的纪事资料,漫无抉择,兼收并蓄,其中有不少神鬼怪异、梦兆谶应和宣扬宿命论的纪载,甚至还把毛仙翁特别列为一卷。

因疏于考订,小有误收作家等情况,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指出:“如李元操之为隋李孝贞字,漫附开元中;僧隐丘《琪树》诗之为《丹阳集》中蔡隐丘诗,误去‘蔡’字作‘僧’;晋释帛道猷诗误作昙翼,列僧中,皆当是正。”此外,还将隋弘执恭误作唐人;王绩和王 □原是一人,误作二人;卢渥条中的纪事原出《云溪友议》,误注出《本事诗》等。

《唐诗纪事》最早的刻本是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王禧刻本,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洪□和张子立又据王 禧本分别翻刻。洪□本即清平山堂本,《四部丛刊》据以影印。

张子立本今不多见,郑振铎曾藏有第15卷至75卷,见《西谛书目》。毛晋在崇祯五年(1632)所刻的汲 古阁本,卷首有张子立序,似即据张本翻刻。

据王禧自 序云,他在客中邂逅计有功之子,“因得是书,立命数 十吏传录,其间不能无鲁鱼亥豕之误”。因而据王禧本 翻刻的洪□本,脱误舛错的情况很严重。

汲古阁本在翻刻时曾经毛晋校订,但仍有讹脱,尤其是纪事部分。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用《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据汲 古阁本、《全唐诗》和有关唐人诗文集笔记、小说等校 勘,标点排印,是较为完善和通行的本子。

5.求教盛唐时期在历史上是从多少年到多少年

盛唐有两个意思,不是只指政治上的盛唐,还有一个文学上的盛唐.

政治上的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文学上的盛唐指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著名的诗人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

您可以看一下以下链接和/f?kz=171199468,不过内容太多了,会让人眼晕的,呵呵.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