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的腊日 全诗 最好有诗意腊日 作者: 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可以根据上面这个,来推导出诗意哦,要不然我直接告诉你,就害你了 2.杜甫的诗集谁有杜甫腊日唐·杜甫--《腊日》诗曰:“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 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 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还有其他人所作的腊八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晋·裴秀--《大腊》晋时河东闻喜人裴秀,由魏仕晋,不觉又到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大腊》诗一首:“日躔星记,大吕司晨。 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 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 宣力菑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 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 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 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诗中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北齐·魏收--《腊节》诗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曰:“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 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清·李福--《腊八粥》清代《清嘉录》引用了李福的《腊八粥》一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 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偿,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杖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粒。” 这首诗详尽地描述了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同时还反映了旧时荒政歉收、百姓饥饿和佛寺施粥的情景,思想内容极为深刻。 清·道光帝--《腊八粥》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 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清·夏仁虎--《腊八》诗曰:“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 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 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3.杜甫的诗 腊日的意思1、译文: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 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山陵间的雪都消去露出了嫩绿的萱草,透过烂漫的春光,纤细的柳枝随风起舞。皇帝于苑中,召近臣赐腊,晚入于内殿,赐食,加口脂腊脂,纵酒狂饮欢度良宵,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2、赏析: 此至德二年十二月,还长安时作。《小学绀珠》:五行始于祖,终于腊,唐土德,戊祖辰腊。 赵大纲《测旨》:唐以大寒后辰日为腊。 腊日常年暖尚遥①,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②,漏泄春光有柳条③。纵酒欲谋良夜醉④,归家初散紫宸朝⑤。 口脂面药随恩泽⑥,翠管银罂下九宵⑦。 (此诗腊日喜沾恩赐而作也。 上四言景,下四记事。【张綖注】大寒之后,必有阳春;大乱之后,必有至治。 腊日而暖,此寒极而春,乱极将治之象,公故喜而赋焉。朱瀚曰:雪色承冻,春光承暖,侵凌承全消,漏泄承尚遥。 【顾注】腊祭自应会饮,况当恩泽下颁之日,下四用倒插,乃归重感恩意。若先将口脂、翠管作联,散朝、纵酒作结,便觉板实少致。) ①朱瀚曰:庾子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沈休文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前半本此。 ②《史记》:炎帝欲侵陵诸侯。《诗》:“焉得萱草。” ③《魏武纪》:“檄必恐漏泄。”梁元帝诗:“徒望春光新。” ④《陈书》:太傅平秦王归彦,纵酒为乐,经宿不知。 ⑤《长安志》:宣政殿北曰紫宸门,内有紫宸殿,即内衙之正殿。 ⑥朱瀚曰:口脂面药,以御寒冻。《景龙文馆记》:帝于苑中,召近臣赐腊,晚自北门入于内殿,赐食,加口脂腊脂。 《西阳杂俎》:腊日赐口脂腊脂,盛以碧镂牙筒。《太平御览》:《卢公家范》,腊日上澡豆及头膏面脂口脂。 《前汉·郊祀志》:亦施恩泽。 ⑦【张注】翠管银罂,指所盛之器。 惠远侍:“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翻。” -----------仇兆鳌 《杜诗详注》-----------。 4.唐诗杜甫写雪景的诗句 对雪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阙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绝】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阁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腊日 年代:【唐】 作者:【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送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赤谷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 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 山深苦多风,落日童稚饥。悄然村墟迥,烟火何由追。 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 孟冬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殊俗还多事,方冬变所为。破甘霜落爪,尝稻雪翻匙。 巫峡寒都薄,乌蛮瘴远随。终然减滩濑,暂喜息蛟螭。 北风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 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吾慕汉初老,时清犹茹芝。 冬至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 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山**,听鸡更忆君。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以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天兵斩断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地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澌, 彼苍回轩人得知。 晚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高唐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复似尘埃。崖沉谷没白皑皑, 江石缺裂青枫摧。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 六龙寒急光裴回。照我衰颜忽落地,口虽吟咏心中哀。 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黄金台。洎乎吾生何飘零, 支离委绝同死灰。 相和歌辞·前苦寒行二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又雪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对雪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 5.杜甫的腊日这首诗第二句的拼音怎么写杜甫的腊日 加拼音,如下: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là rì cháng nián nuǎn shàng yáo ,jīn nián là rì dòng quán xiāo .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qīn líng xuě sè hái xuān cǎo ,lòu xiè chūn guāng yǒu liǔ tiáo .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zòng jiǔ yù móu liáng yè zuì ,hái jiā chū sàn zǐ chén cháo .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kǒu zhī miàn yào suí ēn zé ,cuì guǎn yín yīng xià jiǔ xiāo . 6.【关于春节的古诗杜甫的】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这些这算么?。 7.关于腊日节的诗句,注意是腊日腊日节就是传统的腊八节 腊八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晋·裴秀——《大腊》 晋时河东闻喜人裴秀,由魏仕晋,不觉又到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大腊》诗一首:“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 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 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 杜甫 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诗中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北齐·魏收——《腊节》 诗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唐·杜甫——《腊日》 诗曰:“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 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诗曰:“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 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清·李福——《腊八粥》 清代《清嘉录》引用了李福的《腊八粥》一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偿,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杖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粒。” 这首诗详尽地描述了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同时还反映了旧时荒政歉收、百姓饥饿和佛寺施粥的情景,思想内容极为深刻。 清·道光帝——《腊八粥》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 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 道光帝 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清·夏仁虎——《腊八》 诗曰:“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 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8.杜甫带春的七字古诗和贾舍人早朝 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9.杜甫的古诗ER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时甫父闲为兖州司马)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岱, 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 题张氏隐居二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 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 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 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 邀人晚兴留。 霁潭□(“檀”换鱼旁)发发, 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 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 归醉每无愁。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 萧然静客心。 椽曹乘逸兴, 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 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 泓下亦龙吟。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秋水通钩洫, 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 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 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 遥忆旧青毡。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 情见于诗 郑公樗散鬓成丝, 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 百年垂死中兴时。 仓皇已就长途往, 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成永诀, 九重泉路尽交期! 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 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 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 翠管银罂下九霄。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 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 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 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 池上于今有凤毛。 紫宸殿退朝口号 户外昭容紫袖垂, 双瞻御座引朝仪。 香飘合殿春风转, 花覆千宫淑景移。 昼漏稀闻高阁报, 天颜有喜近臣知。 宫中每出归东省, 会送夔龙集凤池。 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 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 月傍九霄多。 不寝(一作寐)听金钥, 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 数问夜如何? 晚出左掖 昼刻传呼浅, 春旗簇仗齐。 退朝花底散, 归院柳边迷。 楼雪融城湿, 宫云去殿低。 避人焚谏草, 骑马欲鸡栖。 题省中院壁 掖垣竹埤梧十寻, 洞门对□(上雨下留)(一作雪)常阴阴。 落花游丝白日静, 鸣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谬通籍, 退食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 许身愧比双南金。 苦竹 青冥亦自守, 软弱强扶持。 味苦夏虫避, 丛卑春鸟疑。 轩墀曾不重, 剪伐欲无辞。 幸近幽人屋, 霜根结在兹。 10.【杜甫带春字的5字古诗句有哪些您好!本人为您提供如下答案,仅供参考.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赠卫八处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暗水流花静,春星带草堂.——《夜宴左氏庄》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无家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远怀舍弟颖观等》 PS:楼下的“《腊日》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都错了,《腊日》应是杜甫的七言律诗,而这句诗是出自《远怀舍弟颖观等》;还有一楼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不符合的,这首诗的作者是孟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