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鹅、鹅、鹅古诗漫画鹅鹅鹅古诗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2、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 赏析: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2.我想要古风类的,什么都好图片在下面哦~~~至于小说么,扶摇皇后很有爱,文笔大气,值得看一下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当神已无能为力,那便是魔渡众生 3.原来这一场千里的跋涉,只不过是来做最后一次甚至无法相见的告别。 4.谁抚了江山覆了天下 谁低垂了眼睫妩媚了朱砂 这天下 不过我博他一笑的烟花 5.纵然是七海连天,也会干涸枯竭;纵然是云荒万里,也会分崩离析;这世间种种生离死别,来了又去,有如潮汐 6.蓦回首 已风住尘香花色尽飘零 清声扬且陌上歌行 .绝尘路,断谢昔日繁华舞宴,泯灭情愁,憔悴落容颜。 7.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8.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9.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10.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1.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12.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13.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14.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15.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16.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7.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18.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19.北方有佳人 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国与倾城 佳人难再得 20.怎知红丝错千重 路同归不同 踏雪寻梅方始休 回首天尽头 21.灯影浆声里 天犹寒 水犹寒 梦中丝竹轻唱 楼外楼 山外山 楼山之外人未还 人未还 雁字回首 早过忘川 抚琴之人泪满衫 22.夜终扇毁,血色翻飞。 我于你,到底是一场无果的缘。 23.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 来世你渡我,可愿? 24.秦淮河落霜凄凉水滴 风雪夜骤雨 是前世恨你的点滴化作今生怨你归去 25.琵琶一曲谁解泪暗弹 水犹寒 斯人已远挥剑断思恋 江湖远 碧落黄泉穷尽寻觅遍 恨离别 华胥梦短为何不怨人不怨天 26.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27.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28.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9.我不是我 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 30.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31.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32.风华笔墨,后庭尘埃。 便天光云影,不与徘徊。纵三千里河山,亦四十年蓬莱。 青丝染霜,镜鸾沉彩。 3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3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35.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36.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37.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38.血染江山的画 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 覆了天下也罢 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39.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40.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41.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42.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43.开始想念,那曾经握在手中苍凉的岁月,以及那一片灿烂的江湖。 ——还有那些曾经爱过恨过的人们。 44.我终生的等候,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 45.望世间沧桑 却怎比得上我心瞬间 那顷刻的微光 46.凤凰双双对,飞去飞来烟雨秋。 而如今,凤去了,凰空留。 47.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48.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49.江山嘶鸣战马 怀抱中那 寂静的喧哗 50.回到那一刹那 岁月无声也让人害怕 枯藤长出枝桠 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 51.风过天地肃杀 容华谢后 君临天下 52.明月照亮天涯 最后谁又 得到了蒹葭 53.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拂去衣上雪花。 并肩看天地浩大。 54.清欢共,紫陌红尘相逢;望苍穹,掠眼繁华谁懂。 55.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56.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他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他并肩踏遍天涯 57.烽火烧,几时了。 冠翎梦,故里情。碧落上,黄泉下。 千山雪,月光泻。等待伊,相思情。 寒衣调,一阙歌,唱不尽情丝万缕,柔肠千结。是今生相伴,或来世再惜?淡褪了的记忆,消散了的芬芳。 58.岁月无痕,浮生若梦。唯有你拂去的雪花,依然守候在记忆里,编织着亘古的缠绵。 那曾经凋零的希望,与月光不断摩擦,渐渐燃起,在风中摇曳。 59.韶华已逝,物是人非,坐拥天下又有何用,不如为他覆了江山袖手天下。 60.轻烟浓雾,残花落败漫天舞。笙歌处处,夜寒彻骨,何处是归宿 61.曼佗罗花开时谁还能够记起从前 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62.烛光曳笑尘世变 变如光流水湮 。 3.小学语文人教版古诗大全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教材简析《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设计理念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牧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