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谒诗及其赏析一、唐章碣的《东都望幸》: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赏析:唐以洛阳为东都。 诗中字句,大意说东都的宫女日夜盼望君王巡幸洛阳,自己有机会承恩受宠,转念一想,又陷入绝望:因为君即使东巡,也会从长安带来他宠爱的美人,自己仍旧没有机会;以致懒于梳妆打扮,整日双眉紧锁,也不再上高台眺望了。 二、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赏析:此诗又题《近试上张水部》。张水部即张籍,他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合称韩张。 朱庆馀平日行卷于他,已得其赏识,可是临近科举,仍然心中忐忑,因而呈上此诗,以新嫁娘自比,以夫婿比张籍,以舅姑比考官,就应试前景征询于他。诗中舅姑指公婆,唐俗,新嫁娘在婚礼次日清晨拜见公婆。 此诗抓住这一社会风俗中的生活细节,刻划了新嫁娘自信而又含羞、期待而又迟疑的心理,可谓体贴入微,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画面美、风俗美、人情美,兼之言外有言、意外藏意,令人赏爱不已。 三、李白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四年游北海郡时写给北海太守李邕的。 头四句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诗人自比大鹏,字里行间豪气激荡。 五六句表现凡俗之人不理解自己,意在讽刺,也饱含着世无伯乐的感慨。宣父即孔子,唐贞观年间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末二句借此典劝李邕重视自己。 此诗言辞颇为自负,乍一看犯了干谒诗之忌,却通过“时人”和“丈夫”、“宣父”和“丈夫”两两对照,巧妙地恭维李邕超越“时人”,有“宣父”之雅量。这样既无碍于干谒之体,也保持了自己略无拘束的个性,这也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的地方。 2.干谒诗及其赏析一、唐章碣的《东都望幸》: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赏析:唐以洛阳为东都。 诗中字句,大意说东都的宫女日夜盼望君王巡幸洛阳,自己有机会承恩受宠,转念一想,又陷入绝望:因为君即使东巡,也会从长安带来他宠爱的美人,自己仍旧没有机会;以致懒于梳妆打扮,整日双眉紧锁,也不再上高台眺望了。二、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赏析:此诗又题《近试上张水部》。张水部即张籍,他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合称韩张。 朱庆馀平日行卷于他,已得其赏识,可是临近科举,仍然心中忐忑,因而呈上此诗,以新嫁娘自比,以夫婿比张籍,以舅姑比考官,就应试前景征询于他。诗中舅姑指公婆,唐俗,新嫁娘在婚礼次日清晨拜见公婆。 此诗抓住这一社会风俗中的生活细节,刻划了新嫁娘自信而又含羞、期待而又迟疑的心理,可谓体贴入微,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歌画面美、风俗美、人情美,兼之言外有言、意外藏意,令人赏爱不已。三、李白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四年游北海郡时写给北海太守李邕的。 头四句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诗人自比大鹏,字里行间豪气激荡。 五六句表现凡俗之人不理解自己,意在讽刺,也饱含着世无伯乐的感慨。宣父即孔子,唐贞观年间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末二句借此典劝李邕重视自己。 此诗言辞颇为自负,乍一看犯了干谒诗之忌,却通过“时人”和“丈夫”、“宣父”和“丈夫”两两对照,巧妙地恭维李邕超越“时人”,有“宣父”之雅量。这样既无碍于干谒之体,也保持了自己略无拘束的个性,这也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的地方。 3.求初唐干谒诗一首初唐的很哪找,不过这首应该也算吧,而且是很著名的干谒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这是他给丞相张九龄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期求得到援引推荐。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八月湖水,碧波荡漾,水天相接,混为一体;湖面之上,雾气升腾,波浪翻滚,撼击岳阳。后四句转入抒情,言明心迹。想渡湖而无舟楫,圣明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心感愧耻;看着别人垂钓,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诗歌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 4.求初唐干谒诗一首初唐的很哪找,不过这首应该也算吧,而且是很著名的干谒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这是他给丞相张九龄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期求得到援引推荐。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色。 八月湖水,碧波荡漾,水天相接,混为一体;湖面之上,雾气升腾,波浪翻滚,撼击岳阳。后四句转入抒情,言明心迹。 想渡湖而无舟楫,圣明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心感愧耻;看着别人垂钓,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诗歌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 5.什么叫干谒干谒gānyè,为某种目的而求见 [地位高的人]。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例1:(弟道约)好以荣利干谒,乞丐不己,多为人所笑弄。——《北史·郦道元传》 例2: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例3:唐代诗人朱庆余,在临考前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近试上张水部》探听虚实:“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洞房花烛夜后,早晨要拜见公婆,精心梳妆,羞问夫婿,眉毛画得深浅合不合时宜?此诗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听虚实。比喻通俗贴切,别出心裁。 例4:唐代诗人孟浩然,给丞相张九龄写了一首五言律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期求得到援引推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歌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 6.李白传中谈到的"干谒投书"是何意金陵、剡中一行后,李白又回到了楚地。 在安陆,他迎娶了高宗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子为妻,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安陆的白兆山,便是李白此时最喜欢去的所在,蛀书几年前去安陆,没有跑一趟白兆山,到现在都还后悔不迭呢。 此时的李白仍然十分傲气,一般人所走的科举入仕这条路他根本瞧不上眼──他肚子里装着赵蕤老师传授的纵横术,那是跑官要官的秘诀啊。 李白自视极高,他的梦想是以布衣而为卿相,根本不愿意象普通人那样从一介小官慢慢熬上去。 所以,这段时间里,他以安陆为中心,南至江夏、荆州,北到襄阳、洛阳甚至太原,四处干谒投书,希望引得某位高官的注意,籍此得到一官半职。他先后投书安州李长史、裴长史,襄阳刺史韩朝宗等人,却都被人看成是志大才疏的混混,谁也不愿意推荐他。 此次干谒,唯一的收获是结识了郭子仪。李白与元参军游太原,当时郭子仪还只是一个小卒,因犯事将受重罚,李白爱才,通过元参军的父亲为郭子仪求情,赦免了他的罪过,使郭子仪对他感恩戴德。 "干谒投书",相当于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抱着一摞简历到处投,希望引起用人单位的兴趣。 只不过李白拜谒的对象是当时的达官贵人,他手里拿的是谒贴(相当于名片,但无职务而已),也许外带他所写的诗,希望有人赏识他,能给推荐一下,弄个一官半职的,也好施展自己的抱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