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空”字的古诗句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游》弃疾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题武夷》戚继光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九曲棹歌》朱熹 水底尽传螺五色,湖边【空】挂网千丝。……《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八》朱彝尊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王维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秋词》刘禹锡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秋夜寄丘员外》韦应物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古柏行》杜甫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送魏万之京》李颀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马嵬》李商隐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长安秋望》赵嘏 / 2.王维的含有“空”字的古诗《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3.求古诗《鸟鸣涧》二字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人闲"。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蝉噪林逾静,竟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 但细品味,寓静于动,王籍诗句不免给人以说理的感觉。“人闲桂花落:“月出惊山鸟,鸟鸣山更幽,夜静春山空”二句写出了一种静谧恬美的意境,可见还是后来居上,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时鸣春涧中”。 王籍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人迹罕至,似空无一物。诗中虽然写的花落;夜半更深,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鸟鸣涧 年代! 〔赏析〕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 王维这首小诗与此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五绝】 人闲桂花落,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唐】 作者,当一轮明月突然升起。 月出惊山鸟,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生动自然,万籁俱寂,同时又通过动,夜静春山空,即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情趣无限,但缺乏形象生动的描绘,哲理意蕴十足,但是“这些动的景物。 由于山中太幽静了。 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动衬静,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本诗亦然。 接下诗人又写出了更有诗意的一幕、鸟鸣、月出:寂静的山谷中,而这首诗却写得形象逼真,于是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而",皎洁银辉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唐诗鉴赏辞典》)。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时鸣春涧中:【王维】 体裁,因此。 4.谈空诗词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空的出现,自然会使人想到大自然大宇宙的旷远深邃,是诗人灵感的感官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这样的晴空万里,使人诗情大发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豪气。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雨后的静谧的深山,用“空”字来描述,目的是用来渲染自己对浣女和渔舟一样的生活的羡慕,抒发了王维对世外桃源般的自然之景的喜爱,这“空”字另有所指,真是空山不空啊。 他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空”字.语文学科网[引用时间2018-1-21]。 5.关于星空的古诗句描写星空的诗句 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世论随时变,禅怀历劫同。良宵正冥目,海日上窗红。 3、长忆儿时二老傍,元正岁岁有风光。搀先礼数修人事,着好衣裳侍酒觞。回首不堪追日月,感情空叹换星霜。尚期我老如亲老,却看儿童作节忙。——宋·高翥《元日》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5、一朝寂寂与冥冥,垄树未长坟草青。高节雄才向何处,夜阑空锁满池星。——唐·方干《经故侯郎中旧居》 6、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古诗十九首》 7、白石路重重,萦纡势忽穷。孤峰擎像阁,万木蔽星空。 8、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 9、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0、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11、荣河带绕中天阁,空乐星悬大士居。——宋·刘筠《句》 12、蚕娘吟弄满星空,九山静绿泪花红。——李贺《湘妃》 6.跟空有关的诗词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游》弃疾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题武夷》戚继光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九曲棹歌》朱熹 水底尽传螺五色,湖边【空】挂网千丝。……《鸳鸯湖棹歌 之四十八》朱彝尊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王维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秋词》刘禹锡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秋夜寄丘员外》韦应物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古柏行》杜甫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送魏万之京》李颀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马嵬》李商隐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长安秋望》赵嘏 补充回答: “空”字是古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字,可以想见这个字诗人是比较喜欢的,也是非常入诗的,“空”字在诗中一般可作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作名词的“空”,常指天空,或空旷之地,主要营造一种辽远空阔的背景,常有助于诗的意境的创设。作副词的“空”,一般有“空自”、“白白地”、“徒然地”的意味,它常常用于诗的情感表达。作形容词的“空”,常有空远、空蒙、空寂的意味,并常带有寂寞寥落、沉郁悲凉的情调。因而它既可以用于意境的创造,也可以用于情感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