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泪》泪 唐◆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罗绮, 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 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 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 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商隐 (约813~约858) 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又号樊南生。原籍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 属河南)。 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 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所谓“宗绪衰 微,簪缨殆歇”(《祭处士房叔父文》)、“四海无可 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姐文》),这类 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 生平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以前,是他的青少年 时期。 他幼时随父到浙江。 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 后数年间,他和弟弟羲叟随堂叔李某学习经书与文章。 16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 文宗大和三年 (829),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 令狐楚爱其才,让儿子令狐□和他交游,并亲自指点他 写作骈文,因又以擅长骈体章奏闻名当世。 大和六年,令 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 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 开成二年登 进士第。 这个阶段存留的诗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的开端。 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篇,如《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寿安公主出降》、《行 次西郊作一百韵》等,指事陈情,激切感人,显示了青 年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抱负和器识。另一些作品以比兴 寄托的手法抒写作者的凌云壮志和渴求用世的心愿,如 《初食笋呈座中》和《无题》“八岁偷照镜”,笔意宛 转,风格清新。 此外,也有少量应酬诗和艳体诗。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是李 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 开成二 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 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 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 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 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 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 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 排摈。 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 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 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 次年始释褐为秘 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 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 二年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 不久又因母丧居 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 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 纵深发展。题材比前期宽广,包括感时、抒怀、言情、赠答、行旅、田园、咏史、咏物许多方面。 诗中感情更 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界,代表 作如《安定城楼》、《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任 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赠刘司户□》、《哭刘 □》。另一方面,消极颓废的思想和绮靡俗艳的诗作也 有所发展,如《镜槛》、《曲池》、《县中恼饮席》、《花下醉》。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 (847)以后,是李商隐三 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 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 做了宰相,诗人受到进一步压抑。 他在京没有出路,只 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 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 作幕僚,悒悒不得志。 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 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 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 大中九年冬,梓州 幕府罢,诗人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 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 逝。 漂泊无定的生涯,使诗人后期的诗风变化更为多样, 诗境也日趋老成。在桂州时,除写了一些风神摇曳、气 韵浑成的写景抒情诗如《晚晴》、《访秋》、《城上》、《高松》以外,还以五律和五排的形式写了反映异域民 俗风物、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风土诗,如《桂林》、《即 日》“桂林闻旧说”、《异俗二首》、《昭郡》。 赴徐 州幕府时,一度情绪较昂扬,唱出高歌慷慨、兴会淋漓 的长篇古风《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和《戏题枢 言草阁三十二韵》。丧妻后及任职梓州幕府期间,转而 为凄苦酸楚之音,如《柳》“曾逐东风拂舞筵”、《北 禽》、《天涯》、《初起》。 同时仍保持对国事的忧虑, 写下象《井络》、《武侯庙古柏》、《杜工部蜀中离 席》、《筹笔驿》之类吊古伤时、苍凉悲壮的名篇。而 到了颓年乡居时写的《幽居冬暮》,则又一变激楚顿宕 为深沉凝重,将无穷的悲愤含蓄在凄清衰飒的意境画面 之中,发人深思,令人叹惋。 文学创作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 600首。其 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他的政 治诗反映面广,开掘有一定深度。如《有感二首》和《重 有感》记述大和末年震动朝野的“甘露事变”,对宦。 2.有泪字的唐诗宋词有哪些宋诗 《泪》 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若怨新知。 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 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 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 《落花》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其二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 《病起荆江亭即事》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唐诗 韦应物: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零泪缘缨流。 杜甫:月夜 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卢纶:李端公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 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 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 3.伤感的唐诗宋词有哪些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陆游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李煜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关于忧愁的唐诗宋词好多好多。最形象的选几首: 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小题1:作者运用六个关于“泪”的典故来写泪。分别写了失宠之泪,别离之泪,伤逝之泪,怀德之泪,身隐异域之泪,英雄末路之泪。 小题2:“未抵”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末两句的意思是:清晨,我来到灞桥边询问不舍昼夜流逝的河水,才知道一切人间伤心事,哪里比得上贫寒之士忍辱饮恨、陪送贵人的痛苦啊!诗到此,令人豁然开朗,原来诗的构思异常新奇独特:前面六句,都是铺垫衬托,最后一联,才是本诗主旨。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手法的题目,没有直接写“泪”,但引用典故写“类”,实际是考核典故的作用,答题时答出典故表达的情感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只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可以从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四个方面考虑,一般的情况都有炼意,景物描写一般都有炼境,此题是诗歌的结尾应从炼结构和炼意的角度考虑,结尾应是卒章显志的手法,从结构上分析,前面都是铺垫,最后一句点明情感。 6.有泪字的唐诗宋词有哪些宋诗 《泪》 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若怨新知。 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 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 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 《落花》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其二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 《病起荆江亭即事》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唐诗 韦应物: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零泪缘缨流。 杜甫:月夜 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卢纶:李端公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 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 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 7.唐诗宋词有什么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 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唐抄本 《唐诗卷》(24张)。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全唐诗》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凡二千五百二十九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 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的起源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 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 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 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 8.李商隐在唐诗中的地位李商隐(812~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其祖辈起,移居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因卷入“牛党”与“李党”之争政治上不得志,空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抱负,却终生潦倒。 李商隐的诗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政权内部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特别是通过对个人身世的吟咏,深刻地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悲愤。 其中咏史诗曲折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见解,讽刺历史上帝王们的荒淫奢侈,引为现实的殷鉴。如《北齐》、《隋宫》、《富平少候》、《瑶池》、《贾生》等。 “无题诗”历来最为人所称道,这类诗中,有些借美人香草寄托怀才不遇之慨,有些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相思,深情绵邈。如《无题》。 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诗,在李商隐的诗集中占有相当比重。这类诗将咏物与抒情融合在一起,写得深沉蕴藉,感人肺腑。 如《锦瑟》 李商隐诗的艺术贡献,突出地表现为寄情深微、意蕴婉曲、词旨隐约而又意象丰美、缠绵悱恻而又难得确解,尤其是他的“无题诗”(《锦瑟》也可归入此类),自辟蹊径,沉博绝艳,独擅胜场,为后世吟咏无可名状之情开辟了一种出人意表的境界。以诗来表达深沉幽微、细腻隐曲的感情,其成就几乎难以超越。 因此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当之无愧地站在晚唐诗坛的巅峰之上,他们的诗继盛唐、中唐诗之后,开创了唐诗的第三重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