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中唐诗人故事

1.中唐诗人顾况为人怎么样

顾况(727—815年),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苏州(今江苏苏州) 人,一说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

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顾况登进士第。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至贞 元二年(786年),韩混任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顾况为幕府判官。 贞元三年由李泌荐引,人朝任著作佐郎。

贞元五年,李泌去世后,顾况被贬为饶 州司户参军。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不能慕顺,为众所排”。

在贬 谪途中,顾况经过苏州,与韦应物有诗酬唱。大约在贞元十年,顾况离开饶州, 晚年在茅山定居。

据皇甫堤《顾况诗集序》》记载,皇甫提曾于贞元十六年在扬州 见到过顾况。 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顾况在永嘉监盐官任内,曾著有《仙 游记》,其中讲述了飞云江上游的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的故事。

李庭寻迷 路后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三百余人家。 顾况在《悲歌》序写到,诗是“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

信无逃于声 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强调诗歌的思想内 容,注重诗歌的教化作用。他曾模仿《诗经》 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诗 经》“小序”,取每首诗的首句前一二字为 题,标明主题。

如“囝,哀闽也”,“采蜡, 怨奢也”,开创了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 其目”的先例。 其中以《囝》最为著名。

唐代 闽中官吏常残害幼童做阉奴,顾况的诗中也揭 发并谴责闽吏这一残害人民的罪行。 顾况的七言歌行体,以《公子行》、《行 路难三首》出名,揭露了贵族子弟的豪侈生 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极具 现实意义。

又如《李供奉弹箜篌歌》、《刘禅 奴弹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生动丰富的比喻和对环境气氛 的渲染,将音乐描绘得极为出色。顾况的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 是李贺歌行的滥觞。

皇甫提《顾况诗集序》中称顾况“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 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 唐朝末年诗僧贯 休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顾况的七言歌行也极为推崇。

此外,顾况的七绝 也写得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唐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 中流出》、《宫词》等写出被禁闭深宫的宫女的哀怨之情。 顾况有《文论》、《戴氏广异记序》等文。

《封氏闻见记》曾记述顾况 擅长绘画。《新唐书•艺文志》子部杂艺术类著录有顾况《画评》一卷,可惜 的是已佚失。

顾况著有《顾逋翁诗集》四卷,辑入《唐诗百名家全集》> 《华阳集》三 卷,辑人《四库全书》。《全唐诗》编录其诗四卷,《全唐文》编录其文三卷。

2.简述中唐诗歌创作的概况

中唐诗人在盛唐那样的艺术高峰面前,表现出拓展新的诗歌艺术领域的巨大努力,从而使中唐成为继盛唐之后诗歌的又一繁荣时期,不仅诗人和诗作的数量大大超过盛唐,而且流派繁多。

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而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杜甫的诗歌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一部诗史。他忧国伤时,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因而他的诗感情深沉,蕴涵深广,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又由于他善于涵古茹今,转益多师,所以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成为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

自大历至贞元中,唐诗处于两个高潮之间的低谷,呈现出一种过渡状况。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韦应物、刘长卿、李益及“大历十才子”,他们大多经历了安史之乱,所以他们的诗对社会的疮痍、民生的凋敝有所反映,但多客观冷静的描:写、低沉感伤的哀叹,缺乏盛唐诗歌那种强烈浓厚的感情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另外还有元结、顾况等,用风格古朴的乐府古体揭露时弊,反映百姓疾苦,成为介于杜甫与元稹、白居易之间的一个现实主义流派。

从贞元后期至长庆年间,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又一高潮。与盛唐相比,此时的诗歌有所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一派由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倡导、参与新乐府运动,他们有一套较系统明确的理论,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对杜甫的现实主义有所继承和发展。另一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的风格不尽相同,但都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以怪奇怒张为美,追求惊世骇俗的审美情趣,形成奇崛险峭的风格。在元白和韩孟两派诗人之外,柳宗元和刘禹锡标新立异,也是中唐时期优秀的诗人。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3.东晋时与王谢家奢靡故事

王谢是东晋时期两位名相王导、谢安家族政治生活场景的古居,座落在闻名海内外的南京夫子庙秦淮河南岸乌衣巷内.东晋时期,秦淮河两岸人烟稠密,乌衣巷地区成为朝廷达官贵族的居住区,华宅高第,鳞次栉比,以宰相王导、谢安为代表的王、谢两大家族成员多居住于此.王、谢家族涌现出的王羲之、王献之、谢眺、谢惠连、谢灵运等文化巨人,给中国文化、艺术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唐诗人刘禹锡曾到此寻访,见王谢古居已人去室空,往日繁华无处探寻,深感世事沧桑,遂写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千古名篇.此后,这里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向往探索之处,有关诗文不绝于史.。

4.哪位高人知道中唐诗人吕温的资料啊

吕温 (772~811) 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贞元(785~805)末进士,历任左拾遗、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等职,因曾被贬充衡州刺史,世称吕衡州,有《吕衡州集》10卷行世。 吕温在法律思想上强调明刑立威,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权之以法制、董之以刑罚”;但又认为刑罚是道德的辅佐,刑罚的运用必须服务于“导之以德”,以达到使人“迁善远罪”的目的。

为了维护封建法制的严肃性和力求执法公正,他提出了两个主张:①反对“功臣恕死”的规定,认为功不可以不赏,罪不可以不刑;信赏必罚是天经地义。如果有功勋的人犯了死罪予以免死,或者没有犯罪而先行恕死,乃是弃信废刑,挠权乱法,以罪宠人。

这样不但不能劝善惩恶,反而会鼓励犯罪,对国家对功臣都将有害无益。②反对纳粟赎罪的规定,认为刑赏是国之大本,不可不严肃对待。

汉代曾用过纳粟的办法除罪拜爵,但那是“杂霸道而隳王制,昧宏规而狃小利”。以之拜爵,固然毁坏了有功必赏的规定,以之除罪,更是废弃了有罪必罚的法律,是对残贼之徒和 □宄之党大开免罪之门,使凶人酷吏可以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恶。

这样,刑法规定得再严,甚至“临以斧钺,驱于鼎镬”,也是不足以立威的。 唐代文学家。

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人。

据吕温文集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娃纂》以及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序》等文献考订,实居洛阳。祖籍东平。

吕温贞元十四年 (798)登进士第,次年中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受王叔文赏识,擢左拾遗。

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

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

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吕温曾从陆质治《春秋》,从梁肃为文章,学有渊源。其文俊拔赡逸,颇有文采,刘禹锡说他“始学左氏书,故其文微为富艳”(《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旧唐书·吕温传》亦称其文“左丘明、班固之风”。

他擅长铭赞,如《成皋铭》、《三受降城碑铭》、《凌烟阁勋臣颂》、《张荆州画赞》等,“时有奇逸之气”(王士□《香祖笔记》),为世所称。又善政论,如《功臣恕死议》、《三不欺先后论》、《诸葛武侯庙纪》,皆见识卓异。

亦能诗,间有反映现实、关心民生之作。他与柳宗元、刘禹锡友善,深受称重。

去世后,柳宗元为作诔和祭文,刘禹锡、元稹等作诗悼之。清代李慈铭说:“和叔之文,当时拟以左丘、班固,诚非其伦。

然根底深厚,自不在同时刘梦得(禹锡)、张文昌(籍)之下。”又称其铭赞诸文,“置之韩、柳集中,亦为高作”,“其气势格律,皆出于学问,自非李元宾(观)辈所可及也”(《越缦堂读书记》)。

吕温文集10卷,原为刘禹锡编次,宋时已佚。《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吕衡州集》10卷,为常熟冯舒所重编。

《四部丛刊》本《唐吕和叔文集》,系据述古堂影宋钞本影印。又有道光年间秦恩复校刻本,题作《吕衡州文集》,有《粤雅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据以排印。

事迹见柳宗元《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祭吕衡州文》,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序》及新、旧《唐书》本传。 作者或书籍介绍 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人。

贞元末,擢进士第。因善王叔文,再迁为左拾遗,以侍御史使吐蕃,元和元年乃还。

柳宗元等皆坐叔文贬,温独免。进户部员外郎,与窦群、羊士谔相昵。

群为御史中丞,荐温知杂事,士谔为御史,宰相李吉甫持之不报。温乘间奏吉甫阴事,诘辩皆妄,贬均州刺史。

议者不厌,再贬道州。久之,徙衡州卒。

集十卷,内诗二卷,今编诗二卷。 作品目录 白云起封中诗 病中自户部员外郎转司封 嘲黔南观察南卓 初发道州答崔三连州题海阳亭见…… 楚州追制后舍弟直长安县失囚花下共饮 春日游郭驸马大安亭子 答段秀才 道州北池放鹅 道州城北楼观李花 道州酬送何山人之容州 道州春游欧阳家林亭 道州奉寄襄阳裴相公 道州感兴 道州观野火 道州弘道县主簿知县三年,颇著廉慎…… 道州将赴衡州酬别江华毛令 道州敬酬何处士怀郡楼月夜之作 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 道州郡斋卧疾寄东馆诸贤 道州南楼换柱 道州秋夜南楼即事 道州送戴简处士往贺州谒杨侍郎 道州途中即事 道州夏日郡内北桥新亭书怀赠何元二处士 道州夏日早访荀参军林园敬酬见赠 道州月叹 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太原王至德妙用 冬日病中即事 冬夜即事 读句践传 读小弟诗有感,因口号以示之 二月一日是贞元旧节,有感绝句…… 蕃中答退浑词二首 蕃中拘留岁馀回至陇石先寄城中亲故 风叹 风咏 奉敕祭南岳十四韵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 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 奉送范司空赴朔方 赋得失群鹤 巩路感怀 古兴 合江亭槛前多高竹,不见远岸花,客…… 和恭听晓笼中山鹊 和舍弟让笼中鹰 和舍弟惜花绝句 河南府试赎帖,赋得乡饮酒诗 河中城南姚家浴后题赠主人 衡州登楼望南馆临水花,呈房戴段李诸公 衡州送李。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