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盛唐诗歌题库

1.盛唐时期的诗歌

盛唐指的是开元、天宝这一时期,历时50多年。

这个时期唐朝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达到了顶点,士大夫满怀希望,情绪乐观,游宦从军,极为活跃。现实生活的无限丰富与广阔,开阔了诗人们的眼界和胸怀。

众多著名诗人同时出现使诗歌创作大放异彩,形成唐诗的鼎盛时期。盛唐诗歌的内容异常丰富,其中边塞战争和田园山水题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不少诗人往往有一段边地从军的生活经历,他们描写边塞的雄奇景象,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抒发爱国主义的豪情,反映征战生活的艰苦,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守兵将帅的骄奢腐败,开拓了诗歌题材的领域,加强了现实性。这类诗人中,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崔颢、王之涣最为知名,他们的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采用七言歌行或七言绝句的形式。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高适的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塞上》、《塞下曲》、《蓟中作》等;岑参的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岑参的诗以“悲壮为宗”,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的差异,其诗作又有明显的差异:“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祯《师友师传续录》)。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

王昌龄在当时有“诗家天子”之称,除边塞诗外,宫怨、送别诗也写得很好。他又是七绝圣手,能以精粹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意味深长。

盛唐时期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的诗人不少,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等,其中以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王维的代表作有《渭川田家》、《终南别业》、《鹿柴》、《竹里馆》、《渭城曲》、《山居秋暝》等,这些都是“诗中有画”的山水诗,显示了这一诗派在唐代的重大发展。

仅仅把王维说成是“山水诗人”是不全面的,他还有不少其他题材的篇章,如《陇西行》状边防的紧急,《老将行》鸣慷慨不平、表爱国热忱,《观猎》写边塞壮观、将军豪兴,《相思》抒送别、相思情意,都无不内容健康,艺术精湛,堪称名作。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色彩清淡,意境深幽,独具特色,备受人们广泛传诵。

标志着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杜甫,李白是伟大的粮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的创作不仅是唐代诗歌的高峰,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李白现存诗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其名篇多半成于安史之乱前,亦有一部分作于变乱发生后,其中有对黑暗政治的深刻揭露,有对叛乱势力的严厉斥责,有对民生疾苦的真实反映,有对拯物济世的宏伟抱负的抒写,有对个性自由解放的追求,有对爱情和友谊的讴歌,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从多方面反映了唐王朝由全盛向衰败转折期的社会生活与时代心理。

安史之乱前的代表作品有《长干行》、《蜀道难》、《子夜吴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战城南》、《将进酒》、《远别离》、《北风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安史之乱后的代表作品有《古风·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李白的诗歌,内容博大精深,感情一泻千里,理想主义、叛逆精神和英雄气概构成浪漫主义的思想基础。

善于运用豪迈、热烈、夸张的语言,借神话传说而极力驰骋幻想,创造出壮丽奇谲的意境和巨大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放浪纵恣的独特艺术风格。总之,李白极大地开阔了诗歌的美学境界,发展了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及其表现艺术,登上了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光辉顶点。

较李白稍晚,以诗歌反映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社会现实的,是与李白齐名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李白的诗歌主要是安史之乱酝酿时期的写照,而杜甫的作品则为动乱时代的“诗史”。

安史之乱前,杜甫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揭露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政治的腐败、剥削压迫的深重,并深刻地表露了自己对时局的隐忧。安史之乱后,他饱经离乱之苦,又写了《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羌村》、《北征》、“三吏”、“三别”等名篇。

后来在逃难和流浪中,又写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岁晏行》等佳作。杜甫的诗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对受迫害者寄予了深挚同情,成为后来白居易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的先声。

他善于把时事政治和个人身世遭遇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生活场景的典型概括,又有主观情感的浓烈发抒,熔理、事、情于一炉,包孕深闳,形成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始于周代民歌,两汉乐府民歌和建安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这一现实主义的传统却未能得到进一步发扬,直至初唐陈子昂横扫齐梁诗风。

2.盛唐诗歌发展得如何

盛唐大体上是指唐玄宗先天元年至房代宗永泰末年,即公元 712年至公元766年,是唐诗发展的第二个历史时期,也是唐代诗歌 最辉煌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豪迈乐观、激昂慷慨、枳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匡时济世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产生了一大批光彩夺目的诗坛巨匠,使蛊唐 诗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 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在《沧浪诗 话》中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笔力雄壮,气 象浑厚。

此后的明清诗论家继承了严羽的观 点,常把“雄壮”、“浑厚”(有时合称雄 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称之为盛唐 气象。 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终 于达到了全盛的髙峰。

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却 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这一时期,不但涌现 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还留下了许 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

盛唐气象的形成,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 统的继承和发扬。从南朝到初唐,诗歌的风 貌大多追求绮靡柔弱,重视雕琢词句,缺乏 雄浑之气。

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 浮靡诗风,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魏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髙度繁盛而且 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

诗人们生活在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大抵开阔胸襟,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疆奇 伟的风光,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追求壮阔的诗境。

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 中、晚唐的诗歌,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等,但由于刻意追求奇险,而缺乏 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歌的突出特征。

3.盛唐诗歌的特点

1、在气势上,盛唐诗歌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2、在内容上,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人物。

3、在意境上,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 4、在体裁上,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对仗工整,韵律优美,读之朗朗上口。

唐人这种积极向上的文化、高昂向前的民族精神在流传至今的边塞诗中也有着体现。“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描摹出了将军之骁勇。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种洒脱的英雄之气跃然纸上。“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投笔从戎的凌云壮志令人心动,将士们即便思乡也没有半点颓丧消极的情绪。

扩展资料: 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极盛时期的唐朝东起朝鲜,西抵咸海,南跨交趾,北尽大漠,纵横数万里,地域不可谓不广大,国祚不可谓不长久。

其实,盛唐之气象不仅在于其地理上的广袤和时间上的久远,还在于其蓬勃向上的精神和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朝代性格。 唐朝在广阔的地域和巨大的人口条件下,维持政治的统一,中国在全世界上是独一家的。

在大一统前提下实现国家的良善治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盛唐气象。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