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鸿雁传书有关的诗句

一、关于“鸿雁传书”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鸿雁传书”的诗句如下:

1、南北朝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雁后,思发在花前。

2、宋代欧阳修的《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3、唐代杜牧的《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4、唐代杜甫的《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5、宋代戴复古的《月夜舟中》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鱼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鸿雁传书的典故:

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

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

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

二、鸿雁传书典故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 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

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扩展资料: 汉、唐时代,鸿雁可能一次书信也不曾传递过。人们还是称其为“雁使”,称信使为“雁足”。

但是,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74年,真还有一只鸿雁充当了元朝的国信大使:元使郝经出使宋,被禁于真州(今江苏仪征)16年,后得一雁,手书帛书,系之雁足,而纵之。 其书曰:“零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又于诗后书曰:“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

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

秋季放雁,次年春,帛书果为北方元人得获,进呈元世祖。忽必烈见书恻然良久,遂决意南伐。

两年后,南宋灭亡。这封“雁足书”后珍藏于元朝秘书监,即北京元大都的皇家档案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鸿雁传书。

三、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列举两句相关的诗句,(次北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1.《早雁》唐.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归雁》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3.《鸿雁》先秦.诗经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4.《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5.《鸣雁行》唐.李白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

6.《扬州早雁》唐.李益

江上三千雁,年年过故宫。

可怜江上月,偏照断根蓬。

7.《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青春欲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8.《杂曲歌辞·鸣雁行》唐.韩愈

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去寒就暖识所处,

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

徘徊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阔朝云多,

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违忧怀息性匪他,

凌风一举君谓何。

9.《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唐.张九龄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10.《归雁》唐.杜甫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

整首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出自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四、鸿雁传书的典故和谁有关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

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苏建‧(子)苏武〉~2466~ 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五、鸿雁传书的故事与哪个人有关

关于“鸿雁传书”的“来龙”即传说有着两个 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 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 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 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 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 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 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 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 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 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 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传说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 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 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 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 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 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 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 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 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 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 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 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 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 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 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 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 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 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 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 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 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