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找唐宋诗词中描写夏天的的精彩句子唐·岑参: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宋·秦观: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唐·杜甫: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2.关于唐宋八大家的诗句唐宋八大家分别为: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云兴于山 (苏洵)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 匪山不仁,天实不顾。山川我享,为我百诉。 岂不畏天,哀此下土。班班鸤鸠,谷谷晨号。 天乎未雨,余不告劳。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辙 唐相二绝 杨王灭后少英雄,犹自澄思却月中。已得惠妃欢喜见,方头笑杀曲江公。 朝中寂寂少名卿,晚岁雄猜气益横。心怕无须少年士,可怜未识玉奴兄。 3.关于唐宋八大家的诗句唐宋八大家分别为: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云兴于山 (苏洵)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 匪山不仁,天实不顾。山川我享,为我百诉。 岂不畏天,哀此下土。班班鸤鸠,谷谷晨号。 天乎未雨,余不告劳。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辙 唐相二绝 杨王灭后少英雄,犹自澄思却月中。已得惠妃欢喜见,方头笑杀曲江公。 朝中寂寂少名卿,晚岁雄猜气益横。心怕无须少年士,可怜未识玉奴兄。 4.唐宋"八大家”写的诗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其中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南阳邓州人。 因河北昌黎系韩氏郡望,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早年丧失父母,由兄嫂抚养长大成人。唐贞元八年(792年)考中进士,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等职。 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唐宪宗时,曾随斐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升为刑部待郎,后因直言谏书,触犯宪宗皇帝,被贬为潮州(广东潮州)刺史。 穆宗即位,他奉诏回京,此后历任京兆尹、兵部侍郎及吏部侍郎等职。 他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之后形式主义的骈偶文,主张写作内容充实的散体文。 他自己身体力行,在继承秦汉古文基础上创新发展,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如《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序》、《说马》等。由于他的倡导,散文得到了新的繁荣和发展。 其散文雄奇奔放,其诗内容比较广泛,力求宏伟奇崛,用字险怪,被后人称为“硬体诗”,对宋代诗文影响很大,是古代文学发展中最重要的革新家之一。他“文起八代之衰”,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 有《韩昌黎先生集》传世。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现在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 生于长安(现在陕西西安),长于长安。幼敏悟。 4岁时,母亲卢氏教以古赋14篇,皆能朗朗背诵。贞元9年(793),进士及第。 这一时期,他在功名、仕途上都比较得意。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 王叔**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司马。 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西)刺史。 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 世人又称他为柳柳州。 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幽峭明净,自成一家。有《柳宗元集》45卷,附外集两卷及补遗,搜辑比较完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人。 幼年丧父家贫,母亲以芦荻画地教其识字,发愤苦学,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后历任翰林学士、副宰相等职,积极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 同时,他又是北宋古**新群体的领导者,文章和诗词创作都很出色。他积极奖掖后进,王安石、苏东坡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 欧阳修散文成就突出,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类似于中唐韩愈。政论文在欧阳修散文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类作品多是奏章,一般以说理见长,逻辑严密、中心突出,但也不乏委婉变化之妙。如著名作品有《朋党论》、《纵囚论》、《原弊》等。 欧阳修曾著《新五代史》,并与宋祁合编《新唐书》,对历史的精确了解,使欧阳修的史论文也极具特色。《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其史论的名篇。 文章以后唐庄宗李存勖沉溺逸乐、宠信乐官而致亡国的历史事实,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普遍规律,见解深刻,令人深思。 欧阳修的杂记类文章也极具特色。 这类文章往往不是单纯记游、记事,而是借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抒发其人生感慨,寄托其人生理想。著名的如《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辞赋类散文多为抒情小赋,如《鸣蝉赋》《秋声赋》等。与前此律赋不同,欧阳修这类抒情小赋,多以散文式笔调,融议论、写物,抒情于一炉,形式上更为灵活自由。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 少年时曾作《六论》,文辞宏伟。二十岁上写的文章,曾受到欧阳修的称赏。 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历任司法参军,集贤校理,越州通判,齐、襄、洪、福、明、毫六州太守等职,元丰五年(1082)升官中书舍人。在做地方官时,转徙频繁,不能久于其任,正如他在《北归》诗中写的“江海多年似转蓬”,仕途十分坎坷。 但曾巩为官清廉,比较关心百姓疾苦,受到群众的称赞。元丰六年(1083)四月病故。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自己也以古文自负,常自比刘向。他的文章重议论,少抒情,以说理缜密、语言简洁著称,其作品尤以目录序一类的序跋文章,如《〈战国策〉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新序〉目录序》等,最为人们所称道。 有些文章对在位者的因循苟且表示不满,提出“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的见解,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变革度数,受到王安石的推许。他的杂 记一类文章,也颇有特色。 《宋史》说他的文章“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三一九卷)。其。 5.写唐宋八大家的古诗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韩愈,柳宗元提倡" 古文运动 ",以革新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文风.宋代的欧,曾,王,苏等文家,继承这一传统,更拓展了散文创作的领域,因此可说"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唐宋八大家——韩愈 韩愈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其代表作有《原道》,《师说》韩愈等.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柳宗元,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他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他的"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在散文诗词创作,史传编纂,诗文评论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著名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等.他自称"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集古录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加上老翁一人. 唐宋八大家——苏轼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应达到 "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的艺术境界.其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唐宋八大家——苏辙 苏辙,北宋文学家,苏轼之弟.他早期的文章议论风发,晚期风格趋于澹泊沉静,善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他擅长各类文体,以策论为最.有《栾城集》等.他提出了独到的"文气说",强调生活体验对创作的重要性,其散文以其独特的风貌卓然自成一家,人称"苏文定公". 唐宋八大家——苏洵 苏洵,号老泉,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辙之父.苏洵工古文,长于论辩,内容宏博,笔力雄健.所作《权书》,《衡论》,《机策》等文章,深得翰林学士欧阳修和宰相韩琦的称赏.人称其文"其指事析理,引物托喻,侈能尽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着;烦能不乱,肆能不流."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 唐宋八大家——曾巩 曾巩,北宋散文家.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6.哪位知道唐朝描写夏天著名的诗词说一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7.【求经典唐诗,宋词各5首最好是唐宋八大家写的】唐宋八大家苏轼 ( 宋朝 ) ▪ 苏辙 ( 宋朝 ) ▪ 王安石 ( 宋朝 ) ▪ 曾巩 ( 宋朝 ) ▪ 韩愈 ( 唐朝 ) ▪ 柳宗元 ( 唐朝 ) ▪ 欧阳修 ( 宋朝 ) ▪ 苏洵 ( 宋朝 ) 可是唐诗出名的不一定就是韩愈和柳宗元写的呀经典唐诗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经典宋词: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 轼大江东去,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昼,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唐宋八大家的诗词石鼓歌 韩愈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婩婀。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9.唐宋八大家及他们的诗句一 韩愈晚菊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 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哭杨兵部凝陆歙州参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 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 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二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汨罗遇风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三 苏洵《欧阳永叔白兔》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 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 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贵人识筠笼,驯扰渐可抱。 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高飚动槁叶,群窜迹如扫。 异质不自藏,照野明暠暠。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 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 贫贱羞妻子,富贵乐乡关。 不见李夫子,得意今西还。白马渡浐水,红旗照蜀山。 归来未解带,故旧已满门。平生浪游处,何者哀王孙。 壮士勿龌龊,千金报一餐。《送王吏部知徐州》 东徐三齐之南邻,夫子岂是三齐人。 辞嚣乞静得此守,走兔入薮鱼投津。徐州胜绝不须问,请问项籍何去秦?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锦游戏欲及晨。 霸王事业今已矣,但有太守朱两轮。还乡据势与古并,岂有汉戟窥城闉。 论安较利乃公胜,行矣正及汴水匀。 四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南乡子 送述古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五 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七夕》 火流知节换, 秋到喜身安。林鹊真安往, 河桥晚未完。 得闲心不厌, 求巧老应难。送酒谁知我, 瓢樽昨暮乾。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南过庾岭更千山,润由来共一天。云塞虚空雨翻瓮,江侵城市屋浮船。 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独掉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 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 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六 欧阳修白牡丹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宿露枝头藏玉块,晴风庭面揭银杯。 表海亭望海亭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 髀肉已消嗟病骨,冻醪犹可慰愁颜。颍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 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七 王安石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南乡子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八 曾巩【南轩】 木端青崖轩,惨淡寒日暮。鸣鸠已安巢,飞鹊尚求树。 物情限与夺,兹理奚以据。谅知巧者劳,岂得违所赋。 久无胸中忧,颇识书上趣。圣贤虽山丘,相望心或庶。 【多景楼】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云乱紫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秋怀】 天地四时谁主张,纵使群阴入风日。日光在天已苍凉,风气吹人更憀栗。 树木惨惨颜色衰,燕雀啾啾群侣失。我有愁轮行我肠,颠倒回环不能律。 我本孜孜学诗书,诗书与今岂同术。智虑过人只自仇,闻见于时未裨一。 片心皎皎事乖背,众醉冥冥势凌突。出门榛棘不可行,终岁蒿藜尚谁恤。 远梦频迷忆故人,客被初寒卧沉疾。将相公侯虽不为,消长穷通岂须诘。 圣贤穰穰力可攀,安能俯心为苟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