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杜甫描写快乐心情的诗篇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2.形容杜甫该用什么诗词比较适合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家世背景: 公元712年(壬子年)杜甫降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南瑶湾村。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写作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 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 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3.杜甫写的表达高兴的诗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4.杜甫写的表达高兴的诗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 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 “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 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5.描写杜甫的诗句论诗 作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简评: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出自此诗。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 作者:赵翼 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习研 时至今日,已经感到不新鲜 每个时代都会有杰出人才交替出现 各自主导文坛生机勃勃几百年 赵翼写有五首《论诗》,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主张。 只眼:独到的见解,眼力出众。 艺苑:艺坛,艺术领域。 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后用信口雌黄喻随口乱说。 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前二句点出在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当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 6.描写美好的诗句青春赞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布满朝气的歌,它奋发向上、意气风发。 有人说:青春是一张面庞,一张布满自信与欢乐的面庞,它笑脸灿烂、漂亮动人。有人说:青春是一条路,一条布满鲜花和掌声的路,它前途明亮、前程似锦。 有人说:青春是一轮朝阳,一轮布满阳光与暖和的朝阳它激情飞跃、如火蒸蒸日上。我说:青春是我深藏在心底不变的旋律,悠扬、缓慢而又漫长,托出自我人生,展现自我风采。 少年见青春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 身虽不饮酒,乐与宾客醉。 一从鬓上白,百不见可喜。 心肠非故时,更觉日月驶。 闻欢已倦往,得饱还思睡。 春归只如梦,不复悲憔悴。 寄言少年子,努力作春事。 亦勿怪衰翁,衰强自然异。 青春能几何 年代:【宋】 作者:【赵孟坚】 青春能几何,青春能几何。 苍髯绀发看成皤。 亦有红颜嫩於花, 东风驰道属谁家。可道光阴流电转, 草上霜飞峭如翦。 心如不知恍重见, 心语不通惟见面。重见面, 愁转多。 归来银烛炯长夜, 叹息青春能几何。 4)七 我是太阳孝顺的儿子(2)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82 更新时间:2005-4-23 11月21日,《太阳·弥赛亚》的创作被海子铺开。 这时的海子,正用他的天梯(诗。青春赞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布满朝气的歌,它奋发向上、意气风发。 有人说:青春是一张面庞,一张布满自信与欢乐的面庞,它笑脸灿烂、漂亮动人。有人说:青春是一条路,一条布满鲜花和掌声的路,它前途明亮、前程似锦。 有人说:青春是一轮朝阳,一轮布满阳光与暖和的朝阳它激情飞跃、如火蒸蒸日上。我说:青春是我深藏在心底不变的旋律,悠扬、缓慢而又漫长,托出自我人生,展现自我风采。 少年见青春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 身虽不饮酒,乐与宾客醉。 一从鬓上白,百不见可喜。 心肠非故时,更觉日月驶。 闻欢已倦往,得饱还思睡。 春归只如梦,不复悲憔悴。 寄言少年子,努力作春事。 亦勿怪衰翁,衰强自然异。 青春能几何 年代:【宋】 作者:【赵孟坚】 青春能几何,青春能几何。 苍髯绀发看成皤。 亦有红颜嫩於花, 东风驰道属谁家。可道光阴流电转, 草上霜飞峭如翦。 心如不知恍重见, 心语不通惟见面。重见面, 愁转多。 归来银烛炯长夜, 叹息青春能几何。 4)七 我是太阳孝顺的儿子(2)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82 更新时间:2005-4-23 11月21日,《太阳·弥赛亚》的创作被海子铺开。 这时的海子,正用他的天梯(诗歌)搭载着年轻的生命向太阳方向走去。他离太阳越来越近。 青春迎面走来 成为我和大地 开天辟地 世界必然破碎 青春迎面走来 世界必然破碎 天堂欢聚一堂又骤然分开 齐声欢呼 青春 青春 青春迎面走来 成为我和世界 天地忽然获得青春 这秘密传遍世界,获得世界 也将世界猛地劈开 天堂的烈火,长出了人形 这是青春 依然坐在大火中 一轮巨斧劈开 世界碎成千万 手中忽然获得 曙光是谁的天才 先是幻象万千 后是真理唯一 青春就是真理 青春就是刀锋 石头围住天空 青春降临大地 如此单纯 ———引自《太阳·弥赛亚·大合唱:献给曙光女神 献给春的诗》 青春的诗 有没有一种漂亮能够成为永恒? 没有人告诉我答案, 只有天幕上划过的流星。 有没有一种回忆能够成为感动? 没有人告诉我答案, 只有雨霁后七色的彩虹。 怎么能说, 没有梦想的世界就不再漂亮? 你看那孩童天真的笑脸。 怎么能说, 没有灯光的夜晚就不再感动? 你可知星星也是关爱的眼睛。 我们是青春 我们是夜空璀璨的星星 我们是不羁 我们是天边执着的飞鹰 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 对美的向往 没有什么能够左右我们 对青春的虔诚 青春最美的诗行 应该由我们 大声的朗诵。 7.杜甫写的描写快乐心情的诗杜甫很少有好心情 他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听说官兵收复了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韵译】 在剑外忽然听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时悲喜交集,眼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忧愁哪里还在。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我立即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随即又奔向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