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夜叉神的诗句1. 梵语的译音。佛经中一种形象丑恶的鬼,勇健暴恶,能食人,后受佛之教化而成为护法之神,列为天龙八部众之一。《维摩诘经·佛国品》:“并馀大威力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来会坐。” 鸠摩罗什 注:“﹝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红楼梦》第五回:“只听迷津内响如雷声,有许多夜叉海鬼,将 宝玉 拖将下去。”《中国民间故事选·孟姜女的故事》:“四海龙王就真着了急,天天水晶宫摇摇晃晃,满宫廷乱响,赶紧派了巡海夜叉去探听。” 2. 比喻丑恶凶恨的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尝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建中靖国 元年,侍御史 陈次升 言章,以 蔡元度 为笑面夜叉。”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他知道娶来一位母夜叉,可是这个夜叉会作饭,会收拾屋子,会骂他也会帮助他,教他怎样也不是味儿!” 编辑本段相关含义 阿修罗—夜叉 ●佛教天龙八部神众之一。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的眷属。他们住于地上或空中,性格凶悍、迅猛,相貌令人生畏;母贫父富,所以生下来就具有双重性格,既吃人也护法,是佛教的护法神。 ●夜叉鬼,阴间独有的鬼怪生物,是民间传说里阴间的鬼差,全身皆黑,有些画里的夜叉的头部如驼峰状,无发,手持铁叉,面狰狞可怖。 ●比喻丑恶凶暴的人。 ●夜叉,半神,夜叉与罗刹同时从生主补罗私底耶或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他们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 ●war3的RPG“DOTA”里的一件敏捷系武器 ●夜叉:神造的阴间物种,有接近神的体格,接近鬼的模样,却没有被赋予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生活在一个被遗忘的世界,但具有极高的天赋和极大的潜力,可以吞噬或者和以上各物种结合成为新的强大物种,不可预测。(《夜叉传》[1]对中国神话体系的再构造) 编辑本段佛教里的夜叉 “夜叉”最早来源于古印度神话,在其中是指类半神,财神俱毗罗的侍从,守护其在吉罗娑山的园林和山中的财富。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为生主补罗底耶所生,或生于大梵天的脚掌,双方通常相互敌对。佛教所说,“夜叉”为北天王毗沙门的眷属,为天龙八部众之一。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夜叉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注》:“[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 编辑本段夜叉八大将 毗沙门天王管领夜叉八大将以护众生界。《大日经疏》五曰:‘次于北门当置毗沙门天王,于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将:一名摩尼跋陀罗,译曰宝贤。二名布噜那跋陀罗,译曰满贤。三名半枳迦,旧曰散支。四名沙多祁里。五名醯摩嚩多,即是住雪山者。六名毗洒迦。七名阿吒嚩迦。八名半遮罗。’ 编辑本段越挨骂越漂亮的夜叉 夜叉是八部众的第三类,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的眷属。他们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属于鬼类。 夜叉 有一天,佛陀讲了这样一件事。说,往昔,有一个夜叉,形状长得很矮小,身上的颜色特别难看,脸长得又黑又丑。这一天,这个夜叉心血来潮,跑到了帝释的宝座上。帝释,原是摩伽陀国的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成为三十三天的天主。所以他非常有福德威势,自然身相美丽端庄,天人尊敬。因此,这个夜叉突然跑到帝释的宝座上洋洋自得,三十三天的诸多天众看了,当然便很讨厌他。所以大家先是冷言恶语地劝夜叉下来,最后越说嗔恨心越大,用种种方法毁骂这个夜叉。 说来也怪,正在这个时候,大家发现这个夜叉越挨骂,他的恶相越减少,而善相却越来越增加,个子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鲜丽。这可真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于是诸天便来到帝释面前,把这个情况汇报了一下。帝释听了,便来到宝座前,很谦虚地对这个夜叉说:“大仙啊,我是帝释!”于是自称了三遍,那个夜叉便渐渐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帝释对众人说:“从今以后,不要生嗔恨心。如果遇到恶人面对自己时,也不要生嗔恨心。” 佛陀非常赞叹帝释,并鼓励弟子们向帝释学习,要制服自己的嗔恨心。 2.夜叉的描写那是地狱的使者,穿梭于阴阳2界。一般西方和东方对夜叉的现象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西方即被是长着双角和手拿三股叉的样子,而东方是因为佛教的影响,现象比较多 1. 梵语的译音。佛经中一种形象丑恶的鬼,勇健暴恶,能食人,后受佛之教化而成为护法之神,列为天龙八部众之一。《维摩诘经·佛国品》:“并馀大威力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来会坐。” 鸠摩罗什 注:“﹝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红楼梦》第五回:“只听迷津内响如雷声,有许多夜叉海鬼,将 宝玉 拖将下去。”《中国民间故事选·孟姜女的故事》:“四海龙王就真着了急,天天水晶宫摇摇晃晃,满宫廷乱响,赶紧派了巡海夜叉去探听。” 2. 比喻丑恶凶恨的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尝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建中靖国 元年,侍御史 陈次升 言章,以 蔡元度 为笑面夜叉。”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他知道娶来一位母夜叉,可是这个夜叉会作饭,会收拾屋子,会骂他也会帮助他,教他怎样也不是味儿!” 编辑本段相关含义 阿修罗—夜叉 ●佛教天龙八部神众之一。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的眷属。他们住于地上或空中,性格凶悍、迅猛,相貌令人生畏;母贫父富,所以生下来就具有双重性格,既吃人也护法,是佛教的护法神。 ●夜叉鬼,阴间独有的鬼怪生物,是民间传说里阴间的鬼差,全身皆黑,有些画里的夜叉的头部如驼峰状,无发,手持铁叉,面狰狞可怖。 ●比喻丑恶凶暴的人。 ●夜叉,半神,夜叉与罗刹同时从生主补罗私底耶或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他们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 ●war3的RPG“DOTA”里的一件敏捷系武器 ●夜叉:神造的阴间物种,有接近神的体格,接近鬼的模样,却没有被赋予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生活在一个被遗忘的世界,但具有极高的天赋和极大的潜力,可以吞噬或者和以上各物种结合成为新的强大物种,不可预测。(《夜叉传》[1]对中国神话体系的再构造) 编辑本段佛教里的夜叉 “夜叉”最早来源于古印度神话,在其中是指类半神,财神俱毗罗的侍从,守护其在吉罗娑山的园林和山中的财富。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为生主补罗底耶所生,或生于大梵天的脚掌,双方通常相互敌对。佛教所说,“夜叉”为北天王毗沙门的眷属,为天龙八部众之一。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侏儒。 夜叉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注》:“[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 编辑本段夜叉八大将 毗沙门天王管领夜叉八大将以护众生界。《大日经疏》五曰:‘次于北门当置毗沙门天王,于其左右置夜叉八大将:一名摩尼跋陀罗,译曰宝贤。二名布噜那跋陀罗,译曰满贤。三名半枳迦,旧曰散支。四名沙多祁里。五名醯摩嚩多,即是住雪山者。六名毗洒迦。七名阿吒嚩迦。八名半遮罗。’ 编辑本段越挨骂越漂亮的夜叉 夜叉是八部众的第三类,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的眷属。他们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属于鬼类。 夜叉 有一天,佛陀讲了这样一件事。说,往昔,有一个夜叉,形状长得很矮小,身上的颜色特别难看,脸长得又黑又丑。这一天,这个夜叉心血来潮,跑到了帝释的宝座上。帝释,原是摩伽陀国的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成为三十三天的天主。所以他非常有福德威势,自然身相美丽端庄,天人尊敬。因此,这个夜叉突然跑到帝释的宝座上洋洋自得,三十三天的诸多天众看了,当然便很讨厌他。所以大家先是冷言恶语地劝夜叉下来,最后越说嗔恨心越大,用种种方法毁骂这个夜叉。 说来也怪,正在这个时候,大家发现这个夜叉越挨骂,他的恶相越减少,而善相却越来越增加,个子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鲜丽。这可真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于是诸天便来到帝释面前,把这个情况汇报了一下。帝释听了,便来到宝座前,很谦虚地对这个夜叉说:“大仙啊,我是帝释!”于是自称了三遍,那个夜叉便渐渐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帝释对众人说:“从今以后,不要生嗔恨心。如果遇到恶人面对自己时,也不要生嗔恨心。” 佛陀非常赞叹帝释,并鼓励弟子们向帝释学习,要制服自己的嗔恨心 3.描写瀑布的诗句10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 ——[唐]李白《庐山谣》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唐]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清]沈德潜《月夜渡江》 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北宋]范仲淹的《瀑布》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 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清]袁枚《到石梁观瀑布》 瀑布之水源何来,划然下裂长峰开。 下士目骇自天落,绝顶乃有千盘回。 青山断缺耸双剑,元气直泻岩头摧。飞流已出不肯下,一线中折分潆洄。 隐现数折蓄精锐,失势一落如奔雷。跳波乱击潭水立,怪物潜伏宁髻顋。 音声顷刻逐千变,万马赴敌金鼙催。天光半壁照空谷,此地万古无阴霾。 峰顶积雪挂千仞,山中猿鹤犹惊猜。 银花下散布水台,混沌凿破山根隈。 擘窠大字洗不尽,铁画满地镌青苔。太白已往老坡死,我辈且乏徐凝才。 恶诗走笔不敢写,册亭煮汲烧松钗。来朝竹杖青芒鞋,凌风踏碎烟云堆。 飞泉三叠绝倚旁,坐观一洗尘氛怀。 ——[清]蒋士铨《开先瀑布》 万里水汇一水大,訇訇声闻十里外。 岩口逼仄势更凶,夺门而出悬白龙。 龙须带雨浴日红,金光玉色相荡舂。 雪净鲛绡落刀尺,大珠小珠飘随风。 风折叠之绘变相,三降三升石不让。 ——[清]严遂成《白水岩瀑布》 禹功疏凿最先径,一线奔流若建瓴。石堑横分薄烟雾,天瓢倒海吼雷霆。 ——[清]崔光笏《壶口》 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 ——[明]陈维藩《壶口秋风》 云烟雨雪银河虹,玉尘冰縠珠帘栊。 万象变幻那足比,若涉拟议旨非工。 ——[清]阮元在《大龙湫歌》 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元]赵孟頫 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布兜罗绵。 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 况复百丈与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初疑天孙工织素,雪梭抛掷银河边。 继疑玉龙耕田倦,九天咳唾唇流涎。 ——[清]袁枚的《大龙湫》 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宋]王安石《咏千丈岩瀑布》 九层峭壁划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 ——[宋]白玉蟾《三叠泉》 翠屏横截万里天,悬水落成千丈玉。 ——[元]王季文《九华谣》 尚疑银河忽溃决,还惊长鲸吸百川。水帘横空垂不卷,万斛雪浪涌山根。 ——[清]黄休仲《咏潮音瀑》 。 4.写出描写小草的诗句早春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唐 杜甫《腊日》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 5.古代描写荸荠的诗句《鹧鸪天》花·马蹄莲 蕙蕊秉烛玉泪垂,纤纤素手举银杯。 香魂映水牵君梦,瘦马乘风踏雪飞。 仙子盈盈凝月瑞,观音隐隐舞朝晖。 忠贞不对天盟誓,雅韵芳洁更向谁? 《履道池上作》白居易 家池动作经旬别,松竹琴鱼好在无。 树暗小巢藏巧妇,渠荒新叶长慈姑。 不因车马时时到,岂觉林园日日芜。 犹喜春深公事少,每来花下得踟蹰。 《江南行》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供参考。 6.带有形容男主夜叉的言情小说鬼夜叉简介他不该接近她。 他是潜伏在幽暗深处的鬼怪,卑微、低贱、污秽……为了逃避,他忘了一切,直到遇见了她,她让他拾回尊严,学会微笑,在那黑暗的无底深渊之中,只有她是一切,若是因她,即使烈日灼身、魂飞魄散,他也甘愿。他想得到她、守护她、独占她,因此渴望强大的力量,听信了巫女的蛊惑。 岂料,他虽得到了力量,却失去了她……她不该触碰他。她是居住在巫觋之村的守门人,守护封印的结界,是她的责任,她一直很寂寞,直到遇见了他。 虽然知道,人不该与鬼怪为伍,她已然忍不住对他伸出了手。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真正在乎她的,迷雾森林的时光,美好而单纯,真实却复杂难解,她想和他在一起,却无法与他相守,为了救他,她决定让他走,即便那意味着孤独一生…。 7.描写冬至的诗句有哪些陆游有《辛酉冬至》诗:“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杜甫有《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白居易有《邯郸冬至夜》:“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俗话说,“冬至如年”。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为“冬至”。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 据考,远在周代便以十一月(农历)为正;秦沿其制,以冬至日为岁首,称为“过小年”;到宋代以后,冬至已成为祭祖的节日。 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等民间风俗,至今仍有流传。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在冬至这一天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过多首冬至诗,其中一首《小至》影响很广,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当时冬至的天气、物候和风俗,诗人身在异乡,其冬至事物却与故里差别不大,虽有乡愁却不浓重。 尤其是第三个联句,已成为后世过冬至时常贴的一副对联: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而杜甫的另一首《冬至》七律诗,心境则与前一首完全不同。 时处“安史之乱”,诗人在外飘零,思念故都长安,逢节更加感时伤物,诗中充满悲情: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诗,也是诗人在远行途中逢节有感而作,充分体现了人们在冬至日深切的“佳节思亲”之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宋代诗人陆游的五绝《辛酉冬至》诗中,反映了诗人在冬至节时对自己年老家贫的叹息,但从诗中也可看出,古人对待冬至有如过年的重视程度。 诗曰: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