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大家写一句带“雨”的诗句,要说明作者和诗名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1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1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1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1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仃洋》)1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请你任选一首有关雨的诗,进行欣赏,要写出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杜甫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g)锦官城。【注解】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雨水滋养植物。 野径:田野间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早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òng):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也代成都。 【译诗】 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 要是早晨起来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 “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 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 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 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 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个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 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让人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 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读者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诗歌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这里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的确,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是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描写雨的古诗词完整的一首我多年的积累。 实在舍不得给你。《诗经•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常建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三日寻李九庄》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赠卫八处士》 岑参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张蠙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兰溪棹歌》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苏溪亭》白居易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浪淘沙》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南湖春早》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 ——《杨柳枝》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夜雨》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簌簌,江蓠湿叶碧凄凄。 ——《竹枝》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上阳白发人》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秋雨夜眠》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题扬州禅智寺》 李商隐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文同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苏轼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志南初旭: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曾几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贺铸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陈与义客子光阴试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辛弃疾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墉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姜夔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张炎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 4.请大家写一句带“雨”的诗句,要说明作者和诗名1.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1.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12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13.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4.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15.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仃洋》) 17.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5.请写出一首关于“雨”的诗词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 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 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 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 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 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 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 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