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凤栖梧》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作品赏析
这首词,《词综》作于真人词。玉蟾先生《诗余》作葛长庚词。《全宋词》“无名氏目”录此题,全文见《词综·卷二十四》。

  这首词的主旨在于表现暮春时节落拓无依的羁旅之愁。上片浓艳,下片疏淡。

  “绿暗红稀”正是李清照《如梦令》中之“绿肥红瘦”,意味着绿叶成荫,而百花凋落。从“绿”、“红”二字见色彩之艳丽,而“暗”、“稀”二字,却又给人以迟暮之感,全篇感情基调已由这四字定下,以下乐景,哀景亦由此发端。“春已暮”点明时节。“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句,画感鲜明,形象优美,洋溢着生活气息,有如春的赞歌,这里写的是乐景、“柳絮欲停风不住”句,仍写暮春之景,却使人在情绪上顿觉跌落。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让人联想起游子之飘泊无依的情状来,这正是句中景物的寓意。下句“杜鹃声里山无数”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渲染悲凉气氛。“山无数”自是“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使人倍觉悲摧,应是哀景。词的上片就是这样通过对暮春景物的铺陈描写,由乐景引出哀景来,“柳絮”句很自然地体现出这种过度与转折,并为下片抒情留下伏笔。

  下片,描绘游子形象,抒发羁旅忧愁。“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远行人之写照,“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承接“山无数”,点明词人立足点,即游子之所在。然后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的心情。

  全词有一种浓厚的时代末落气氛,与南宋后期许多士人处境吻合。词中写景全是画笔,浓淡相宜。乐景暗含迟暮色调,渗出悲凉来。乐景转出哀景,浓重地渲染悲愁气氛。寥寥几笔写景却抓住羁旅特色,构成典型环境,表现主人公之寂寞孤单。全词展现出一幅暮春风月、独木横桥路上、天涯飘泊图来,富有情韵。 (陶先淮)
创作背景
《凤栖梧》(宋)宋无名氏的创作背景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由于古诗词多数是在一定情境下创作的,这个情境可能是作者的生活经历,也可能是作者对自然或社会的感悟。因此,对于《凤栖梧》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尝试从词的内容、风格和意境等方面去理解。 具体来说,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观察自然或生活时,对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的场景产生了感悟,从而创作出来的。或者是作者通过凤凰和梧桐的意象,来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理解或期望。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猜测,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照原书内容去分析,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准确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一名一箩金、黄金缕、明月生南浦、凤栖梧、鹊蹋枝、卷珠帘、鱼水同欢)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香暗度。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 2
    [元]
    寺下苍山蹲玉几。
    两两髯龙,涧底*云起。
    矮屋低垣祠短李。
    旧题名胜今余几。
    驳石阑干曾遍倚。
    出没烟芜,见客青鼋喜。
    隐隐蕉花修竹里。
  • 3
    [元]
    至道幽微何处究。
    妄想邪思,便是魔人兽。
    欲要三田苗长秀。
    真常真静真无朽。
    五气朝元真一凑。
    万语千言,须候阴消六。
    今古迷人观不透。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