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昨夜起,吹荡沧江水。 幽人渺何处,乃在玉山里。 玉山秀色何崔嵬,沧江之水长萦回。 萦回不尽绕山去,但见满谷桃花开。 草肥青野鹿呦呦,花下残棋暮不收。 邻家野老长携酒,溪上渔郎或舣舟。 幽人读书忘世虑,结屋山中最佳处。 世上红尘空白头,携书我亦山中去。 |
|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春天的美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春风、沧江、玉山、桃花、青草、鹿群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氛围。 “春风昨夜起,吹荡沧江水”,开篇两句就以春风和沧江为引子,引出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赞美。春风轻轻吹拂,荡起江水,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幽人渺何处,乃在玉山里”两句,诗人通过寻找幽人的过程,进一步展现了山中的神秘和美丽。这里的“幽人”象征着隐居山中的高人雅士,他们的存在让山中的景色更加神秘和美丽。 “玉山秀色何崔嵬,沧江之水长萦回”两句,描绘了山中玉山的秀美和沧江的蜿蜒流淌。玉山峰峦叠嶂,秀色可餐;沧江水萦回曲折,流淌不息。这样的景色让人感到宁静、祥和。 “花下残棋暮不收”等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生活场景,如花下残棋、邻家野老长携酒、溪上渔郎或舣舟等,这些细节展现了山中生活的闲适和宁静。 最后,“幽人读书忘世虑,结屋山中最佳处”两句,诗人以读书的幽人为代表,表达了隐居山中的超脱和忘我。在这里,人们可以摆脱世俗的烦恼和忧虑,沉浸在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平静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春天的美景为主线,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色、生活场景和隐居者的形象,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超脱的氛围。诗人的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