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贵不可为,祸机发须臾,贫贱不可为,饥寒死路衢。 我亦贫贱者,死期幸少纾。 春雨两耕犊,西畴破烟芜。 秋风一钓舟,南浦宿菰蒲。 辛勤异退之,亦复有屋庐。 堂北凿明窗,可以陈琴书。 文章不传世,自适亦有余。 |
| 这首诗是作者在贫贱生活中找到乐趣的自我表达,诗中描绘了作者对贫贱生活的接受,以及在耕读中寻找乐趣的情景。 首段,诗人在描绘自己身处贫贱的境地,富贵与祸机对他来说都是不可求的。他明白贫贱的生活可能会带来困苦和死亡,但他选择接受并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二至六段,诗人描绘了耕读生活的乐趣。春雨的滋润,秋风的垂钓,田野的耕作,水边的垂钓,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活动,却让诗人感到满足和快乐。他将自己与退之(韩愈)相比,虽然也有房子,但并不追求豪华,而是希望有明窗,可以摆放琴书,自得其乐。 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生活的理解:贫贱并非生活的终点,而是可以从中找到乐趣的过程。他希望能在堂北凿一明窗,用来陈设琴书,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更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他的文章不为传世而作,只是为了自适,也就是为了自我满足和享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贫贱生活的接受,对耕读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诗人对生活的智慧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