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箕卜》

孟春百草灵,古俗迎紫姑。
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凭,对答不须臾。
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诗章亦间作,酒食随所须。
兴阑忽辞去,谁能执其袪。
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
几席亦已彻,狼藉果与蔬。
纷纷竟何益,人鬼均一愚!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风俗的诗,通过对紫姑戏的描绘,表达了对人鬼同愚的感慨。 首句“孟春百草灵,古俗迎紫姑”,点明了诗作的背景和主题,即是在初春时节,百草复苏,古人依照习俗迎接紫姑。紫姑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女性,常常被用来代表家庭中的仆人或婢女。 “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描述了紫姑戏的道具和表演方式。诗人用简练的笔触,描绘出用竹箕作为道具,用妇女的衣裙作为遮盖物,以供扮演紫姑之用。 “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凭,对答不须臾”,描述了紫姑戏的表演过程。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扮演者被赋予笔和道具,然后紫姑似乎被凭依,对答如流。 “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表达了诗人对紫姑戏的看法。他认为这种游戏并非真的需要预测未来或考中什么,而只是作为一种娱乐方式。 “诗章亦间作,酒食随所须”,表明诗人认为人们通过诗歌和酒食来表达情感和享受生活,与紫姑戏并无本质区别。 “兴阑忽辞去,谁能执其袪”,描述了紫姑戏结束后,扮演者突然离去,无人能留住她的情景。 “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进一步描绘了紫姑戏后的场景,扮演者将道具交给灶婢,然后弃笔躺在墙角。 “几席亦已彻,狼藉果与蔬”,最后两句描绘了表演结束后,现场的狼藉景象。这一切都让人感到疑惑和思考:这种风俗习惯究竟有何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紫姑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鬼同愚的感慨。诗人认为这种风俗习惯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或表达情感的方式,与现代人们通过诗歌、酒食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并无本质区别。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思考这些风俗习惯的意义和价值,不要盲目追随或盲目接受。
相关诗词
  • 1
    [明]
    金貂赫奕侍中家,恩托椒房宠莫涯。
    连苑高楼临紫陌,倾城名妓按红牙。
    君王自是光明烛,竖子终为顷刻花。
    所惜覆车无戒者,青编常遣后人嗟。
  • 2
    [宋]
    茅屋三间一雹云,此窝真足养吾神。
    不知逐鹿断蛇手,但见落花啼鸟春。
    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
    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
  • 3
    [宋]
    偏爱君家碧玉盘,建溪云脚未尝乾。
    书生自恨无金换,聊以诗章乞数团。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