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感古十四首》

宋之子罕,不贪为心。
人献人玉,吾守吾琛。
利之靡溺,物孰能侵。
宝各不丧,昭哉德音。
呜呼天王,求车求金。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道德高尚的赞美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权力和物质追求的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宋之子罕,不贪为心”,点明诗的主旨,即赞美宋国的子罕公,称赞他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没有贪婪之心。这一句表明子罕公对于物质财富和权力没有过多的追求,他的心中只有道德和真理。 “人献人玉,吾守吾琛”,表达了子罕公对于他人的赠予,无论是金银珠宝还是玉石,他都保持谦虚和感恩的心态,不贪图他人的财物,而是坚守自己的本分和道德底线。这一句也表明了子罕公对于物质财富的态度,他明白物质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只有道德和内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财富。 “利之靡溺,物孰能侵”,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利益和物质的侵蚀的看法。作者认为,如果过于沉迷于物质利益,就会使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而物质财富是容易被外界侵蚀的,只有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信仰,才能不被物质所侵蚀。 “宝各不丧,昭哉德音”,再次赞美了子罕公的高尚品质和道德观念。作者认为,真正的财富是不丧失自己的道德信仰和品质,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这是对子罕公的赞美和肯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和信仰的重视。 最后,“呜呼天王,求车求金”,作者以天王的口吻呼吁人们不要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富足和道德的完善。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的期望和理想,希望人们能够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道德高尚、追求内心富足和信仰的诗歌。通过赞美子罕公的高尚品质和对于物质财富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和信仰的重视,同时也呼吁人们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创作背景
《感古十四首》是明朝文学家、音韵学家陈第的一组诗歌。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个人经历有关。陈第生活在明朝中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外患频繁。他亲身经历了官场斗争和战乱,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 在诗歌中,陈第借古讽今,通过咏史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他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对忠诚、节气、仁爱等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对背叛、权谋、虚伪等丑恶现象进行揭露和抨击。 总之,《感古十四首》的创作背景体现了陈第对历史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和社会价值的探索。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