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感古十四首》

楚昭达理,曷罹丧殃。
股肱谗慝,令尹子常。
贼虐邓宛,夺民之良。
蔡以裘佩,唐以纮骦。
三年淹恤,宠赂莫章。
柏举战败,于郑遁藏。
曷磔其体,曷斧其吭。
斯人逃罪,国无纪纲。
所贵哲后,区别奸良。
瓦也是庸,何怪奔亡。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王朝衰落的情景,涉及楚国历史上一位叫子常的令尹(宰相)的行为,他贪婪无度,奸佞弄权,损害百姓利益,导致国家的衰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楚昭达理,曷罹丧殃”,表明楚昭达通达事理,为何会遭遇丧亡之祸。这里暗示了子常的所作所为是导致国家衰落的原因。 “股肱谗慝,令尹子常”指出子常身边有奸佞之人,他们谗言陷害忠良,使得他得以掌握大权。 “贼虐邓宛,夺民之良”进一步描述子常的罪行,他残害无辜,抢夺百姓的财产和资源,使得百姓深受其害。 “蔡以裘佩,唐以纮骦”是指子常对蔡国和唐国的处理方式,他掠夺他们的财富,使得这两个国家失去了重要的资源。 “三年淹恤,宠赂莫章”描述了子常的统治下,百姓遭受了三年的苦难,而他的贪污受贿行为并未得到彰显。 “柏举战败,于郑遁藏”描述了战争的失败和子常的逃跑行为,这进一步表明了他的无能和不负责任。 “曷磔其体,曷斧其吭”表达了对子常的谴责,他被揭露罪行,面临惩罚。 “斯人逃罪,国无纪纲”指这个人逃避了罪责,但国家失去了秩序和纪律。 最后,“所贵哲后,区别奸良”表明作者认为区分贤良与奸佞是宝贵的,强调明智的君主应该明辨是非,区别贤能与奸恶之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谴责,表达了对腐败和不负责任的统治者的批判,同时也强调了区分贤良与奸恶之人的重要性。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王朝衰落的情景,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公正和道德问题,珍惜贤能之人的存在,以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
创作背景
《感古十四首》是明代文学家、音韵学家陈第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社会背景:陈第生活在明代中期,当时社会经历了一些动荡和变革。朝廷的权力斗争、边疆的战事、民众的生活困苦等社会问题,都可能对陈第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2. 个人经历:陈第一生坎坷,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未能中举,后虽获得官职,但也遭遇了不少困境和挫折。他的个人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都在《感古十四首》中得到了体现。 3. 文学传统:陈第是一位文学家和音韵学家,他对古代文学和诗词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感古十四首》中,他借鉴了古代文学的传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感古十四首》的创作背景涉及到社会背景、个人经历和文学传统等多个方面,是陈第对时代、历史和人生的一种艺术表达。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