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延庆寺》

开山何日事,断碣卧荒榛。
食尽僧行脚,兵来佛舍身。
烧痕侵殿址,租额累山邻。
可是天魔盛,谁能问大钧。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乱对山林寺院破坏的诗。这首诗通过描述山林寺院遭受战乱的破坏,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 首联“开山何日事,断碣卧荒榛”,开头的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林寺院遭受破坏的情景。这里,“开山”暗示着寺院的修建曾经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然而在荒榛丛生的现在,那开山的成果已被遗忘。“断碣”象征着曾经矗立的石碑,现在却卧倒在荒榛之中,这形象地表现了寺院的冷落和无人问津。 颔联“食尽僧行脚,兵来佛舍身”,进一步描述了战乱对寺院的影响。僧人们因为粮食耗尽而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食物,而战乱又使得士兵们涌入佛舍,甚至威胁到佛像和僧人的生命。这两句诗反映了战乱对无辜者的无情伤害,也揭示了战争的无情和残酷。 颈联“烧痕侵殿址,租额累山邻”,描述了战火对寺院烧毁的痕迹和对周边居民的沉重负担。“烧痕”二字描绘了寺院被烧后的惨状,“侵殿址”则表现了火势的严重程度,甚至影响到了寺院的殿堂地基。同时,“租额”暗示了寺院成为了战乱地区税收的重地,这也加重了山邻们的负担。 尾联“可是天魔盛,谁能问大钧”,诗人在反思战争对无辜者的伤害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无法改变战争现实的无奈。“天魔”在此指代战争和混乱,“大钧”则指自然规律或命运。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表示对战争无法控制的无奈。然而,这也表明诗人并未完全放弃希望,而是希望能够有人站出来,为改变战争的现状而努力。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对山林寺院的破坏,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诗中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佳作。
创作背景
魏杞的《延庆寺》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环境和佛教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宋代,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寺庙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当时的社会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战争、贫困等,这些都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魏杞创作了《延庆寺》这首诗,通过描写延庆寺的历史和现状,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悟。诗中描绘了寺庙的荒凉破败,僧人的苦难生活,以及社会的动荡不安,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综上所述,魏杞的《延庆寺》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环境和佛教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相关诗词
  • 1
    [宋]
    一簇楼台地,嵯峨四面函。
    路盘七折岭,坐对六时岩。
  • 2
    [宋]
    桐柏分奇对郡楼,括苍真隐翠何尤。
    幽人选胜近龙穴,野客忽来忘虎丘。
    溪户便将尘事隔,云房曾遣宦情收。
    灰心到此方高尚,好学遗民结社游。
  • 3
    [明]
    十年不到白龙潭,延庆名僧始一参。
    石鼎未烹阳羡茗,金盘先献洞庭柑。
    檐前暮雨沾天棘,席外春风动石楠。
    明日又从江上别,九峰惆怅隔晴岚。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