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春夏雨阳调适颇有丰岁之望喜而有作》

二十年无赤白囊,人间何地不耕桑,陂塘处处分秧遍,村落家家煮茧忙。
野老逢年知饱暖,书生随例得猖狂。
雨余天气初清润,曳履长歌出草堂。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诗,通过对农事活动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农民辛勤耕作、辛劳致富的生活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同情。 首联“二十年无赤白囊,人间何地不耕桑”,诗人以平实的语言开篇,描述了农民在田间耕作、收获的场景。这里,“赤白囊”指的是农民的布袋,而“耕桑”则是指农田里的耕种和收获。诗人用“二十年”这个时间跨度,强调了农民辛勤耕耘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他们生活的关注。 颔联“陂塘处处分秧遍,村落家家煮茧忙”,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农事活动,通过“分秧”、“煮茧”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这一联不仅描绘了乡村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敬意。 颈联“野老逢年知饱暖,书生随例得猖狂”,诗人通过一个老农的形象,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他们的同情。这里,“逢年”指的是老农与诗人的相遇,而“饱暖”则是指农民的生活状况。诗人用“书生”来比喻自己,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这一联既是对自己行为的自嘲,也是对农民生活的赞美。 尾联“雨余天气初清润,曳履长歌出草堂”,诗人通过描绘雨后清润的天气和自己在草堂中长歌出行的场景,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里,“曳履长歌”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而“草堂”则是诗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象征。整句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农事活动的生动描绘和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和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通过对农民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的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相关诗词
  • 1
    [唐]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 2
    [唐]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
    珮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 3
    [宋]
    一旱经春夏已半,好雨通宵晓未收。
    气爽暂令多病喜,来迟未解老葨忧。
    力耕仅足公家取,遗秉休违寡妇求。
    时向林间数新竹,箨龙腾上欲迎秋。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