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观音诗》

天花环绕瑞云随,整救湮沦类时。
贵贱若能勤行愿,死生常得睹容仪。
狻猊番掷琼台角,鹦鹉回翔宝树枝。
永劫祇将权实化,有情皆使入无为。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诗歌,赞美了佛教的教义和神通力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天花环绕瑞云随”描绘了佛教的祥瑞景象,象征着佛法的神圣和庄严。 2. “整救湮沦类时”表达了佛教拯救众生、解救苦难的力量和慈悲。 3. “贵贱若能勤行愿”强调了佛教信仰对于所有人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无论贵贱贫富,只要勤于修行,都能得到佛法的庇佑。 4. “死生常得睹容仪”表达了佛教对于生死轮回的看法,认为通过修行,人们可以在生死之间不断得到佛法的庇佑和指引。 5. “狻猊番掷琼台角”和“鹦鹉回翔宝树枝”是借用动物和植物的形象来描绘佛教的神秘和神奇之处,体现了佛教教义的博大精深。 6. “永劫祇将权实化”表达了佛教对于永恒时间的看法,认为佛法可以永远化导有情,使他们进入无为的境界。 7. “有情皆使入无为”强调了佛教对于众生的慈悲和救度,认为所有有情都应该得到佛法的庇佑和引导,最终进入无为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佛教对于生死、苦难、慈悲、权实、永恒时间等方面的看法,同时也体现了佛教教义的博大精深和神秘之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佛教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创作背景
《观音诗》是宋朝僧人释契适所作的一首诗歌。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宗教背景:释契适是一位佛教僧人,观音菩萨在佛教中是非常受尊崇的菩萨,因此他可能会为了表达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和信仰而创作这首诗歌。 2. 社会背景:宋朝时期,社会风气较为注重文化素养和诗词创作,因此释契适也可能会受到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而创作这首诗歌。 3. 个人背景:释契适本人可能有着对观音菩萨的特殊感情或者感悟,因此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综上所述,《观音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宗教、社会和个人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1
    [明]
    朔庭喜见战尘收,石洞思从大士游。
    不道受降唐节度,何如奉使汉通侯。
    天垂台观三千里,雪染颠毛四十秋。
    短剑萧森心尚赤,班超独倚玉门愁。
  • 2
    [唐]
    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
    杳霭万丈间,啸风清独速。
    江南正霜霰,吐秀弄颛顼。
    似瑞惊坚贞,如魔试金粟。
    笋非孝子泣,文异湘灵哭。
    金碧谁与邻,萧森自成族。
    新闻赤帝种,子落毛人谷。
    远祖赐鹪鹏,遗芳遍南陆。
    对烟苏麻丑,夹涧筼筜伏。
    美誉动丹青,瑰姿艳秦蜀。
    因缘鹿苑识,想像蛇丘劚。
    几叶别黄茅,何年依白足。
    龙树蛰一花,砌瑶扫云屋。
    色静曼仙花,名高给孤独。
    青葱太子树,洒落观音目。
    法雨每沾濡,玉毫时照烛。
    离居鸾节变,住冷金颜缩。
    岂念葛陂荣,幸无祖父辱。
    光摇水
  • 3
    [宋]
    观音菩萨紫金身,眉间毫相七宝色。
    流出光明满十方,光中化佛无数亿。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