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作品赏析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陈邦炎)
创作背景
王维的《山中送别》的创作背景并不十分明确,因为缺乏相关的历史资料。然而,可以通过诗句推断,这首诗是王维在山中送别友人后所作,表达了他期盼能与友人来年再聚的情感。具体的创作时间和送别对象则难以确证。
下一首
《送别》
相关诗词
  • 1
    [宋]
    春暮子规少,日斜红鹄飞。
    两山多布水,一岛几柴扉。
    蚓吐无穷壤,人地不断矶。
    巴阳昨夜雨,滩上水先肥。
  • 2
    [宋]
    条侯得剧孟,吴楚坐可馘。
    我知无能为,失此一敌国。
    伟哉奇男子,侠气横八极。
    书生复何者,肮脏老笔墨。
    刺口论安危,事往歆可益。
    匹天啸空野,惊尘一方塞。
    区区空有意,浩荡洗锋镝。
    何如吴王孙,语辄面浮赤。
    交游得朱亥,负贩鄙胶鬲。
    腰间铁丝箭,上镞紫寒翮。
    笑指蛇豕区,灭此而后食。
    诸公未备知,欲荐恨无力。
    明日我过君,烹牛啖社客。
    当书游侠传,令子姓名曰。
  • 3
    [南北朝]
    绝节无缓响。
    伤鴈有哀音。
    非同年岁意。
    谁共别离心。
    伊昔谬通涂。
    冠屣预人林。
    浮江望南岳。
    登潮窥海阴。
    孰谓游居浅。
    慕美久相深。
    萋萋春草秀。
    嘤嘤喜候禽。
    长物尽明茂。
    尊盛独幽沉。
    之子安所适。
    我方栖旧岑。
    坠欢岂更接。
    明爱邈难寻。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