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同李子馀过彬公兰若》

讲堂丛竹旧,相忆对香烟。
萚谢莺啼后,苔生燕乳前。
浮生看逝水,湿泪落空筵。
独有诗名在,应知满大千。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诗,诗人通过对旧时在讲堂周围种下的竹子如今已是丛生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首联“讲堂丛竹旧,相忆对香烟”,讲堂周围长满了竹子,这些竹子曾经是旧时的景象,现在回忆起来,仿佛还能看到它们在香烟中摇曳的样子。这一联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和诗人的怀念之情,为整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颔联“萚谢莺啼后,苔生燕乳前”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状态和时间变化,随着落叶和黄莺的啼叫,苔藓也开始在燕子筑巢的地方生长。这一联通过描述竹子生长过程中的自然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颈联“浮生看逝水,湿泪落空筵”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借流水和泪水表达了对过去的感慨和不舍。“逝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湿泪落空筵”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不舍。这一联既是对过去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 尾联“独有诗名在,应知满大千”是对自己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望。尽管时光流逝,但自己的诗名依然存在,代表着自己的才华和成就。同时,“满大千”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整首诗借物抒情,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自然景象和时间变化的描绘,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自己才华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的自信和追求。
创作背景
《同李子馀过彬公兰若》是明朝诗人盛时泰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二是对友情的珍视。盛时泰和李子馀一同游览了彬公的寺庙,被寺庙周围的环境所触动,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首先,盛时泰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他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敬畏。在《同李子馀过彬公兰若》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表现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其次,这首诗也反映了盛时泰对友情的珍视。他和李子馀一同游览寺庙,共同欣赏美景,这种经历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在诗中,盛时泰通过描绘与友人共游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重视。 综上所述,《同李子馀过彬公兰若》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盛时泰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相关诗词
  • 1
    [唐]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 2
    [唐]
    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
    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
    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
  • 3
    [唐]
    开士度人久,空岩花雾深。
    徒知燕坐处,不见有为心。
    兰若门对壑,田家路隔林。
    还言证法性,归去比黄金。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