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孟东野韵》

散策欲薄暮,疏钟犹殷床。
风烟函古趣,岩壑生幽香。
仰首逼象纬,俯视渺川光。
向来非突兀,几成虎豹场。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和作者自己的感受。首句“散策欲薄暮”直接点明时间——傍晚,以及作者的行为——散步。作者想要在薄暮时分慢慢散步,享受夕阳余晖的温暖,表现出一种闲适、悠然的情调。 “疏钟犹殷床”一句,借用钟声的清晰和持续来营造出一种宁静、深沉的氛围,与前文的散策和薄暮形成对比,给人一种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风烟函古趣,岩壑生幽香”两句描绘了风烟和岩壑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古趣的欣赏和对幽香的喜爱。这里的“函”和“生”两个动词用得巧妙,形象地描绘出了风烟和岩壑的美丽和生机。 “仰首逼象纬,俯视渺川光”两句则展示了作者的高度和视野。他仰头逼近天上的星辰,俯视则看到广阔的河流之光。这种高远、辽阔的视野,给人一种宏大、壮美的感觉。 最后,“向来非突兀,几成虎豹场”两句则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思考。他认为这里并非突兀险峻的地方,而是一个可以让人放松心情、感受自然美景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不应该被视为虎豹场,而应该被视为一个可以让人放松、享受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作者感受的描述,展现出一种闲适、悠然、深沉、高远、壮美的氛围,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和孟东野韵》是宋朝诗人范偃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孟东野的原诗有关。孟东野,即唐朝诗人孟郊,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表现生活哲理为主,风格独特。范偃的《和孟东野韵》是一首和诗,即和古人的诗作,按照原诗的韵脚和主题进行创作,这在古代诗歌创作中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具体到《和孟东野韵》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范偃对孟东野诗歌的欣赏和理解有关,他通过和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对原诗主题或情感的共鸣,或者对孟东野诗歌风格的赞美和模仿。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范偃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是他在借鉴古人诗歌的基础上,进行的个人创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寒衣草木皮,饥饭葵藿根。
    不为孟夫子,岂识市井门。
  • 2
    [唐]
    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
    生涩有百篇,谓是琼瑶辞。
    百篇非所长,忧来豁穷悲。
    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
    退之何可骂,东野何可欺。
    文王已云没,谁顾好爵縻。
    生死守一丘,宁计饱与饥。
    万事付杯酒,从人笑狂痴。
  • 3
    [明]
    宋君旷荡士,儒服非狂生。
    笔扫千军陈,胸藏数万兵。
    銛豪破纸竟何益,按图折御分纵横。
    鱼丽鸟翼谈者易,野雉家鸡人目盲。
    当时管乐已黄土,白璧往往遭蝇营。
    荒城不启尘四塞,拔剑斫地浮云行。
    十年驱走尚豪侠,许人一诺千金轻。
    低头拜东野,捐官识韩荆。
    苦心为知己,嗜胆报仇争。
    挽辂西入关,装刀从北征。
    途穷亦知时不利,俯首抑气随将迎。
    萧萧破屋漏星雨,妻子顾笑形神清。
    东家小儿夸褶鞍,西家老奴项领成。
    尔独胡为昧生理,长躯七尺夸人英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