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杜宇》

国亡知几代,啼血转声频。
尔自无归处,何须苦劝人。
烟深青嶂晓,花落故城春。
任是心如铁,闻时亦怆神。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哀婉动人的讽刺诗。此诗开篇一个“国亡知几代”突兀而出,跌落了亡国之恨、垂老之哀的凄凉愤懑的情感之渊,犹如龙跃江海,掀起波涛,再转为泣血衔枚的咽转、长鸣不休的杜鹃,在几成血泪尽滴的情境之中,倾诉诗人无告的悲哀。第二联进一步揭示出诗中人深夜“长啼”的原因,是从国亡之后那些臣子们的归宿写起的。杜牧是唐朝的臣子,在国家沦亡之际,也必然陷入进退无据的困境。然而诗人却巧妙地通过“何须苦劝人”的答话,把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揭露出来。它表达了诗人听到劝归时的愤慨之情。同时诗人又从答话中引出下一联来。这一联诗化了的景色,更是把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烟深”表明夜已深沉,表明夜雾沉沉,表明诗人心情沉重。“花落”是故城之春特有的景色,而“故城春”,则表明亡国已久。这凄凉的景色正是诗人凄凉的心境的写照。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最高潮。诗人此时正在夜晚被召,听着熟悉的乡音,想起故国的山川民情、花草树木、金戈铁马,种种往事都涌上心头。当想到自己为了山河破碎、国破家亡而生的这种痛苦之时,情不自禁黯然神伤。“任是心如铁,闻时亦怆神”,这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警句。 这首诗用字造语甚工,而自然清新。它把思想感情完全融化在景色的点染描绘之中。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感人至深。同时又是对当时朝政的有力讽刺。
创作背景
张羽的《杜宇》创作背景与杜鹃鸟的传说有关。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杜鹃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张羽的《杜宇》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咏叹杜鹃,表达了一种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