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鲜于漕》

文字微妙诀,到底元平夷。
词人不能工,变怪生崛奇。
汶上大夫者,得法灵均师。
修辞滋其平,不以怒出之。
白云自多态,流水长清漪。
作者云已往,知者其为谁。
九诵的子孙,八鸾行康逵。
天将龢其声,复见风骚遗。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主要讨论了诗歌创作和诗歌风格的问题,提出了“平夷”与“崛奇”两种风格,并赞美了某位汶上大夫的诗作。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 首句“文字微妙诀,到底元平夷。”提出了诗歌文字的微妙之处,在于其本质上应是平和自然的。“词人不能工,变怪生崛奇。”则说明了如果诗人不能掌握这种微妙的技巧,就会变得怪异、奇特。 接着,诗人以汶上大夫为例,“汶上大夫者,得法灵均师。”说明了这位大夫得到了诗歌创作的真谛。“修辞滋其平,不以怒出之。”赞美了他的诗歌修辞平和,不以激烈怒气的方式表达出来。 “白云自多态,流水长清漪。”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歌的意境,白云自然形态各异,流水长久以来都保持清澈的涟漪,象征着诗歌应该像自然一样,表现出多样的美感和清新的气息。 “作者云已往,知者其为谁。”诗人惋惜地表示,那些真正懂得诗歌的人已经不在了。然后他又以“九诵的子孙,八鸾行康逵。”来赞美那些继承了诗歌传统的人。 最后,“天将龢其声,复见风骚遗。”诗人希望天能够和谐他们的声音,让他们再次展现出风骚的遗风。这里的“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风格。 整首诗充满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对传统诗歌风格的深深敬仰。诗人通过赞美汶上大夫的诗作,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平和的诗歌风格,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
相关诗词
  • 1
    [唐]
    谢家能植药,万簇相萦倚。
    烂熳绿苔前,婵娟青草里。
    垂栏复照户,映竹仍临水。
    骤雨发芳香,回风舒锦绮。
    孤光杂新故,众色更重累。
    散碧出疏茎,分黄成细蕊。
    游蜂高更下,惊蝶坐还起。
    玉貌对应惭,霞标方不似。
    春阴怜弱蔓,夏日同短晷。
    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
    花时苟未赏,老至谁能止。
    上客屡移床,幽僧劳凭几。
    初合虽薄劣,却得陪君子。
    敢问贤主人,何如种桃李。
  • 2
    [明]
    片玉山西境绝偏,秋华亭子最清妍。
    三峰秀割昆仑石,一沼深通渤澥渊。
    鹦鹉隔窗留客语,芙容映水使人怜。
    桂丛旧赋淮南隐,雪夜尝回剡曲船。
    北海樽中常潋滟,东山席上有婵娟。
    紫薇花照银瓶酒,玉树人调锦瑟弦。
    醉过竹间风乍起,吟行梧下月初悬。
    一声白鹤随归珮,何处重寻小有天。
  • 3
    [宋]
    惠山天下第一泉,阳羡百草不敢先。
    二绝独与端石便,不受翠铁黄金煎。
    古来风韵擅玉川,日高丈五犹打眠。
    山中旧事今不然,石铫不在坡炉砖。
    柏机卓荦美少年,好官不做自取廉。
    床头月俸无一钱,手续陆羽经二篇。
    我有片石出古端,斤师斩成无脚铛。
    为君置之书几边,自汲活水烹新烟。
    不待七碗肌骨仙,飞去玉皇香案。
    天人以高高望眼穿,百姓堕落深深渊,无人敢说江南天。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