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南行途中寄钱塘亲友》

万里移家入瘴烟,故乡音耗若为传。
衡阳自古无来雁,况去衡阳又八千。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首句“万里移家入瘴烟”,直接交代了诗人离开家乡、迁徙异地的情景,表达了背井离乡的痛苦和无奈。瘴烟指的是南方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瘴气弥漫的空气,通常被认为是疟原虫的生存环境,疟原虫则是疟疾的载体,所以这一表述不仅象征着异地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诗人家乡的困苦和病痛。 “故乡音耗若为传”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音耗即音信,指家乡的消息和状况,若为传则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迷茫,不知道何时才能收到故乡的消息,也不知道故乡的状况如何。 “衡阳自古无来雁”,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无法与家人或故乡取得联系的孤独和无奈。雁足传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典故,雁在古人心目中是善于飞翔的候鸟,且秋天北飞,春天南飞,符合游子归乡的主题,因此常被用作传递书信、消息的象征。但是,作者却用“无来雁”来表达自己无法与家人或故乡取得联系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一句“况去衡阳又八千”,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距离的遥远,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八千不仅是一种数字上的夸张,也暗示了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强烈。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通过描写异地环境的恶劣、无法与家人或故乡取得联系的孤独、距离的遥远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家人和故乡的深深眷恋。
创作背景
《南行途中寄钱塘亲友》是明代文人施敬创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从诗题《南行途中寄钱塘亲友》来看,诗人是在南行的途中,写下了这首诗,以此来寄给他在钱塘(今杭州)的亲友。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行程以及他对亲友的思念有关。 其次,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施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南行可能与战乱、官职调动、寻访亲友等因素有关。这些社会背景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 最后,施敬作为一位文人,他的诗歌创作往往受到个人生活经历、情感世界以及文学传统的影响。因此,《南行途中寄钱塘亲友》的创作背景,也可能与施敬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表达以及文学素养有关。 综上所述,《南行途中寄钱塘亲友》的创作背景涉及到诗人的行程、社会背景以及个人生活经历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1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2
    [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3
    [宋]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
    有汝阳琎者,唱名殿陛。
    玉川公子,开宴尊罍。
    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
    如何好?
    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
    问自古英雄安在哉?
    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
    姑苏台畔,花谢花开。
    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
    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 4
    [先秦]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5
    [魏晋]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