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冬夜题斋壁》

发不能胜二寸冠,天教送老向江干。
倚墙筇杖伴人瘦,缟瓦清霜争月寒。
壮志追思良可悔,危途遍历始知难。
一身著了余何事,茅屋三间已太宽。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茅屋三间,瘦筇相伴,清霜皓月,这是何等清贫而孤寂的生活。然而,透过诗行,我们却能感受到作者那颗不坠青云之志的雄心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首联“发不能胜二寸冠,天教送老向江干。”描绘了作者年老体衰的形象,头发稀疏,不能承受二寸高的帽子,而老天却要他在这里老去。“天教送老”四字看似有消极意味,但联系作者一生历尽的艰辛险恶,可知这是上天的安排,有意让他在这里歇息。一个“老”字包含着作者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首,对未来生涯的展望,有积极进取的成分,也有无奈的意味。 颔联“倚墙筇杖伴人瘦,缟瓦清霜争月寒。”上句描绘了作者倚杖闲步的形象,显得孤独而瘦弱。下句进一步描写寒月寂静的夜景,突出环境的清冷。“缟瓦”指白色的霜,月光皎洁,与霜光争寒,显得分外寒意侵人。 颈联“壮志追思良可悔,危途遍历始知难。”是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反思。作者曾经有过宏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但随着人生经历的磨砺和现实环境的压迫,这种信念逐渐动摇,甚至萌生悔意。但是,当他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开始认识到人生的艰难和曲折。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也体现了作者坚韧不拔的意志。 尾联“一身著了余何事,茅屋三间已太宽。”这一句的意思是,自己这一生能得到这三间茅屋居住已经是很幸运的了。这里既有对自己遭遇的同情和感慨,也有对淡泊生活的满足和欣慰。尽管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但作者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是依然保持着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自己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生涯的展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相关诗词
  • 1
    [唐]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 2
    [明]
    楚云天际似相邀,旅思无端斗泬?。
    篙影没寒灯寂寂,树声留咽岸萧萧。
    波从去雁分斜月,人共栖乌匝半宵。
    一片离心烟共水,江南江北自归潮。
  • 3
    [清]
    记烧烛、雁门高处。
    积雪封城,冻云迷路。
    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
    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
    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
    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
    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
    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