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论俗十二首》

野人厌羹藜,家有庖丁刀。
徒夸批导手,肯念耕稼劳。
隐然肉山雄,畏彼尺箠操。
春泥卧寒野,夜月犁东皋。
辛勤力已尽,觳觫祸岂逃。
谁无恻隐心,鲜能胜贪饕。
盖惧犹示恩,况异犬马曹。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对普通农人的悲歌,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农人的辛勤劳作和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诗中首先描绘了农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以藜菜为羹,尽管食物简陋,但能保持基本的生活需要。同时,作者借此指出农民们在生活中的困难。由于无力承担更高档次的生活,他们不得不选择较为简单的食物。在贫困和挣扎中,他们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了独特的韧性和坚强,就像山一样稳固,面对恶劣的境况毫无惧色。 作者借对农人劳作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敬意。他们不辞辛劳地在春天耕耘在寒冷的田野上,夜晚则在月亮下犁田。然而,尽管他们已经尽力了,仍然无法逃脱不幸的命运。这让人对他们的生活状况感到深深的同情。 接着,作者对那些有能力却不愿伸出援手的人进行了谴责。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但很少有人能够战胜贪婪和自私。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对人性的反思,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那些不能改变现状的农人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他呼吁人们要有仁爱之心,不要因为恐惧权力的压迫而掩饰自己的善良。这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人文关怀,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农人的生动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论俗十二首》是宋朝诗人刘子翚所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通过对当时社会风俗的描绘和评论,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观念、人情世故的看法和态度。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朝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以及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刘子翚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社会多变的时代。他通过观察和感悟,对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慨,从而创作了这组诗歌。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