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论俗十二首》

震雷霹枯松,顽龙失其据。
浮云三日雨,盈亩复他注。
商羊舞未休,旱魃消何遽。
稍宽人心切,仰荷天恩布。
稻畦袌连颠,挼穗给翰饫。
菜畦擢新萌,荡涤死群蠹。
岁俭民怨咨,时丰家悦豫。
青青寒莠色,亦复贪雨露。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诗,作者是对中国诗歌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意象进行了深刻分析和赞美。他在这首诗中用到了许多常见的意象,如“雷”、“雨”、“松”、“龙”、“云”、“蛙”、“魃”、“稻”、“菜”等,这些意象在中国诗歌中常常被用来表达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首先,作者通过描述“震雷霹枯松,顽龙失其据”来表达对自然力量的赞美。在这里,作者使用了“震雷”和“霹”这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雷声的震撼和闪电的威力,将自然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顽龙失其据”则表达了龙在雷雨中失去优势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自然力量的强大。 接着,作者通过描述“浮云三日雨,盈亩复他注”来表达对雨水丰沛的赞美。在这里,“浮云”和“三日雨”描绘了雨水丰沛的景象,而“盈亩复他注”则表达了雨水丰富到溢出田地的程度,这种描述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此外,作者还通过描述“商羊舞未休,旱魃消何遽”来表达对旱灾缓解的喜悦。在这里,“商羊舞未休”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欢庆旱灾缓解的场景,“旱魃消何遽”则表达了作者对旱灾缓解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最后,作者通过描述“岁俭民怨咨,时丰家悦豫”来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和对人民的关心。在这里,“岁俭民怨咨”描绘了艰难的年景和人民的苦难,“时丰家悦豫”则表达了丰收带来的喜悦和对人民的关心。 整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力量和生命活力的赞美,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关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着对大自然敬畏和感激之情的诗歌,通过对自然力量和生命活力的赞美,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关怀,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人们去品味和欣赏。
创作背景
《论俗十二首》是宋朝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社会背景:宋朝时期,社会风俗和习惯正在经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可能涉及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道德观等。刘子翚通过《论俗十二首》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评论。 2. 文化背景: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子翚作为当时的文人,对文化传承和社会风气有一定的关注和思考。 3. 个人背景:刘子翚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也可能对《论俗十二首》的创作产生影响。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风俗的看法和态度。 综上所述,《论俗十二首》的创作背景涉及到社会、文化和个人等多个方面,是刘子翚对当时社会风俗和习惯的观察和思考。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