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游大涤》

清溪路入武陵源,鸡犬人家隔近村。
拔地一峰危作柱,栖云五洞窄开门。
空庭有客扫松影,古径无人踏藓痕。
我欲白云岩畔宿,月明一夜听啼猿。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个神秘而美丽的自然景观——武陵源。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静谧。 首联“清溪路入武陵源,鸡犬人家隔近村”,诗人以清溪为引子,带领读者进入武陵源。这里的“入”字用得巧妙,仿佛溪水在诗人面前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引领着人们走向未知的世界。同时,“鸡犬人家”与“隔近村”形成对比,表明武陵源是一个远离尘嚣的神秘之地。 颔联“拔地一峰危作柱,栖云五洞窄开门”,描绘了武陵源的地貌特征和自然景观。一峰拔地而起,仿佛是支撑天地的柱子,五洞横空,像是天空之门。这种生动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壮丽景象。 颈联“空庭有客扫松影,古径无人踏藓痕”,诗人通过对庭院的空旷和古径的荒芜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武陵源的静谧和远离尘世的特点。同时,“扫松影”和“踏藓痕”这两个细节,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亲近之情。 尾联“我欲白云岩畔宿,月明一夜听啼猿”,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在白云岩畔住宿的愿望,同时通过描述月明之夜听到猿啼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武陵源的神秘和美丽。这里的“听”字用得巧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向往和聆听之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武陵源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魅力和静谧,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诗人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让人陶醉其中。
创作背景
**《游大涤》是宋代诗人李廷忠在游览大涤山时所创作的诗歌**。大涤山是道教第七十二福地,风景优美,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诗人被这里的山水景色所吸引,同时也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李廷忠描述了他在大涤山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道教文化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1
    [先秦]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
    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
  • 2
    [唐]
    暂游大庾。
    白鹤飞来谁共语。
    岭畔人家。
    曾见寒梅几度花。
    春来春去。
    人在落花流水处。
    花满前溪。
    藏尽神仙人不知。
  • 3
    [宋]
    何处难忘酒,君王宴豫年。
    群谋安一统,无口议将然。
    闲暇开元後,优游大业前。
    此时无一盏,何以慰遗贤。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