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竹》

翛然数君子,落落俱长身。
东家每借看,步去不嫌频。
移栽幸许我,已自前年春。
自我得此辈,园居岂为贫。
但忧积雨霁,日暴少精神。
终然勤灌溉,枝叶还如新。
因兹悟为学,黾勉在斯晨。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从结构上看来,很有点类似于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均有对环境的描写和对事物、行为的描述,借此表达某种思想和情感。我将尝试一一赏析这些诗句。 首联“翛然数君子,落落俱长身”,这句诗中,“翛然”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数君子”可以理解为众多的君子,通常是指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落落”则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长身”即高个子,表现出一种身材修长的形象。“俱长身”合在一起,便描绘出一群修长、潇洒的君子形象。这些“数君子”不仅身形潇洒,而且品行高洁,为人处世从容不迫。 颔联“东家每借看,步去不嫌频”,进一步描述了作者的生活环境,并表现了邻里间的融洽关系。“东家每借看”明确表示邻居们乐于分享、慷慨好客。“步去不嫌频”则展示了邻里间的亲热关系,即邻居们乐意并且喜欢常常到访作者的家,与之分享生活。这里充满了人情味,体现出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爱。 颈联“移栽幸许我,已自前年春”,叙述了作者家中移栽树木的过程。从“幸许我”可以看出,是邻居们愿意将树移栽到作者家的园子里的。这样的举动显示了邻居们对作者的关心和信任。从“已自前年春”可以得知,移栽事件发生在前年春天。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怀念。 尾联“自我得此辈,园居岂为贫”,表明诗人得到这样的朋友和邻居后,园居生活不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精神的富足和邻里间的情谊。这里再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 在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事物、行为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现了邻里间的情谊和相互关爱的精神。诗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美。 此外,这首诗也透露出诗人对学习的重视。“因兹悟为学,黾勉在斯晨”,这句诗表明诗人从园居生活中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以此激励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努力。这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进步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事物、行为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现了邻里间的情谊和相互关爱的精神,以及诗人对学习的重视。这样的作品,既是对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人性、知识的赞美。
创作背景
吴宽的《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创作背景。但是,可以根据诗的内容和吴宽的生活经历进行一些推测。 吴宽是一位明代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生活情感和自然景色。而《竹》这首诗描述了竹子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赞赏和喜爱之情。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吴宽在观赏竹子时,有感而发创作的。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推测,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诗歌集或询问文学专家。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3
    [宋]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